野鴨其實是一種水鳥,其中最出名的便是綠頭鴨了。野鴨的品種有非常多,野鴨的養殖經濟價值是非常高的。適應能力強,食性雜,養殖起來也非常簡單。在正常管理下,野鴨的生長速度是非常快的。那么野鴨具體該怎么去養殖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野鴨的養殖技術,一起來看看吧!
1、場地選擇
野鴨喜水,因此首先就要保證養殖場周圍有充足干凈的水源。可在水庫、山塘等周圍建立,盡量保證水質流動,可及時更新。在建立養殖場的時候不僅要設立好休息室、運動場,還要保證有育雛室。野鴨育雛以平面育雛為主,根據實際情況控制好育雛室的面積。育雛室內分為兩平米的小隔間,每個隔間可養殖70只雛鴨左右。然后做好保溫措施,要經常觀察野鴨生長情況,防止出現擠壓堆積現象。
2、合理配種
野鴨一般在生長至兩個月左右后便可選擇種鴨,種鴨公母的比例在一比六左右。飼養種鴨時要適當提高營養比例,增加飼喂量,提高產量。可使用市場上專用的蛋鴨飼料,然后將種鴨放入產蛋區,地面要鋪好柔軟的墊料,防止種蛋磕破,提高孵化率。當成功孵化后將雛鴨放入育雛室內,要定期更換育雛室的墊料,保證墊料干燥。然后在7天左右后調整好養殖密度,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長大后可放在一起飼養。
3、日常管理
剛剛也說了,野鴨是非常喜歡水的,尤其是雛鴨,所以一定要做好放水工作。一般在雛鴨生長到一星期左右后,便可進行放水。根據野鴨的年齡及環境溫度等因素合理調整好放水的頻率與時間。在放水后要晾干羽毛才可趕回鴨舍,防止弄濕墊料。在兩個月左右后,雛鴨的翅膀已經逐漸成型,逐漸學會了飛行。這個時候要注意檢查鴨舍周圍的攔網是否完整,防止飛走,高度控制在兩米左右,便于管理及捕捉。
4、疾病防治
野鴨的常見疾病有疫病、曲霉病等。疾病的防治主要以預防為主,不可在鴨舍中與其它家禽混養。不可飼喂發霉變質的飼料,防止野鴨食用中毒。可在飼料中加入金銀花等藥材提高野鴨的抗病能力。然后要注意定期對鴨舍進行消毒,提高舍內的通透性。根據流程做好免疫疫苗工作,做好各種流行病的預防工作。發生異常情況后,及時查明原因,然后進行對癥治療。
以上就是野鴨養殖技術的簡單介紹了。野鴨的養殖技術是非常簡單,但是要做好防逃與疾病防治工作,保證出欄量才能夠有效的擴大養殖效益。今天的介紹就到這里了,本文僅供參考,感謝大家的閱讀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