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馬體形矮小,其貌不揚,然而,蒙古馬在風霜雪雨的大草原上,沒有失去雄悍的馬性,它們頭大頸短,體魄強健,胸寬鬃長,皮厚毛粗,能抵御西伯利亞暴雪;能揚蹄踢碎狐狼的腦袋。經過調馴的蒙古馬,在戰場上不驚不詐,勇猛無比,歷來是一種良好的軍馬。蒙古馬被農業部確定為138個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之一。
蒙古馬的外形特征
蒙古馬體格不大,平均肩高120-135厘米,體重267-370千克。身軀粗,四肢堅實有力,體質粗糙結實,頭大額寬,胸廓深長,腿短,關節、肌腱發達。飛節角度較小,稍曲飛,蹄質堅實。被毛濃密,毛色復雜,以青、騮和兔褐色為多。
母馬平均體尺(厘米):平均肩高128.6,體長133.6,胸圍154.2,管圍17.4。
蒙古馬的生活習性
蒙古馬耐勞,不畏寒冷,能適應極粗放的飼養管理,生命力極強,能夠在艱苦惡劣的條件下生存。8小時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經過調馴的蒙古馬,在戰場上不驚不詐,勇猛無比,歷來是一種良好的軍馬。
蒙古馬的分布范圍
原產蒙古高原,廣布于中國北方以及蒙古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部分地區。
蒙古馬的亞種分類
因分布地區條件不同而形成了幾個主要類群:
①烏珠穆沁馬。產于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烏珠穆沁草原。體型結構較好,體格較大,多走馬,是蒙古馬中的最好類群。
②百岔鐵蹄馬。產于內蒙古昭烏達盟的百岔溝,產地多山,馬匹善走山路,步伐敏捷,蹄質堅硬,有“鐵蹄”之稱。
③烏審馬。產于內蒙古烏審旗沙漠,體質干燥,體格小,善于在沙漠中馳騁。
屬于馬的地方品種。在高寒地帶原始群牧條件下形成。具獨立起源。原產蒙古高原,廣布于中國北方以及蒙古國和原蘇聯部分地區。約占中國馬匹總數的 1/2以上。具有適應性強、耐粗飼、易增膘、持久力強和壽命長等優良特性。頭大、額寬、頸短厚,呈水平頸。軀干長,胸深而寬,背腰平直,尻斜。四肢較短。飛節角度較小,稍曲飛,蹄質堅實。毛色復雜,以青、騮和兔褐色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