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異變形桿菌在自然界長期存在,但由它所引起的疾病卻很少見與沙門氏菌混合感染的情況更為少見,現就這一病例的診斷與防治情況報告如下。
1. 流行情況
我縣二井鎮一養雞技術戶,飼養的1 000只肉雞7日齡和14日齡做過免疫。20日齡開始發病每天死亡1—3只,用氟哌酸、紅霉素進行治療,效果不明顯,死亡數量逐漸增加。
2. 臨床癥狀
病雞主要以下痢為特征,糞便呈紅白色、綠色,很快消瘦。羽毛松亂無光澤,精神沉郁,不愿走動,擠在一起或一旁獨立,食欲不振.生長遲緩。個別雞只呼吸急促,張口喘氣,并可聽到呼嚕聲。
3. 病理變化
喉頭出血,氣管內分泌物增多;心尖鈍圓.心肌表面有硬結突出于心肌表面,氣囊混濁肺臟有白色的硬結,并有壞死灶:胰臟白色.盲腸中有白色干酪樣條狀物;肝臟大,呈土黃色或褐色,布滿灰白色栗樣壞死灶:膽囊充滿墨綠色膽汁;腸粘膜脫落,呈彌漫性出血。
4. 實驗室診斷
4.1 細菌培養 取病料用劃線法接種于普通培養基,37℃培養24 h發現無單個菌落存在,革蘭氏染色鏡檢,細菌形態為兩端稍圓的細長小桿菌和革蘭氏陰性長絲狀桿菌存在。將麥康凱瓊脂培養基中加入0.5%的膽鹽后制板,劃線提純培養,37℃培養24 h后,長出圓形隆起,邊緣整齊,光滑濕潤的小菌落一種為乳白色.一種為紅色基底呈黑色。鏡檢紅色菌落為絲狀桿菌,乳白色菌落為細長小桿菌。
4.2 分離病原生化實驗 細小桿菌:葡萄糖產酸產氣,鼠李糖陽性,硫化氫陽性,不利用檸檬酸鹽。page 絲狀桿菌:葡萄糖產酸產氣.接觸酶陰性,氧化酶陰性,尿素酶、苯丙氨脫氨酶陽性,液化明膠。根據《細菌鑒定手冊》鑒定二菌分別為沙門氏菌和奇異變形桿菌。
4.3 藥敏試驗 將兩種菌接種于不同培養基中,藥敏結果:兩種細菌村阿莫西林和鏈霉素敏感。
5. 治療
5.1 加強飼養管理,用高敏藥物進行治療。阿莫西林每只雞每天0.08 mL飲水。用藥后3 d基本恢復正常,5 d后病雞痊愈。
5.2 根據雞只剖檢結果,發現雞只有嚴重的缺矽帶硫酸鈉現象,要求畜主更換飼料,并在飼料中加入足量的VE—矽帶硫酸鈉粉,并在飲水中加入多維電解質.3 d后病雞采食量增加,7 d后體況恢復正常。
6. 討論
6.1 矽帶硫酸鈉能促進生長發育,維持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一旦缺乏,表現抵抗力下降,生長緩慢,皮下組織水腫等癥狀.引發各種疾病的發生。所以在雞的飼料中要添加適量的亞硒酸鈉一VE粉。
6.2 奇異變形桿菌病是一種不常見的細菌性傳染病,溫度驟變,飼料突變.衛生條件差等不良環境因素對本病的發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特別是本菌對日齡較小的家禽感染嚴重,所以應加強對幼小家禽的飼養管理,消除各種應急因素,以減少本病的發生。
6.3 鏈霉素對肉雞的腎有一定的刺激性,在臨床應用時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