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須裂腹魚

巨須裂腹魚:別名巨須弓魚,為鯉形目、鯉科、裂腹魚屬、鯉魚系列品種,原產于亞洲南部,我國分布于西藏自治區的雅魯藏布江干流。喜棲息于河流入口交匯,水深一般在1m左右,底質一般為礫石或砂質的灘地。1905年命名。已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屬2級保護動物。
因兩對長須而得名,前須末端達鰓蓋骨前部,后須末端達主鰓蓋骨后部。可食用,味道鮮美,野生情況下,主要攝食水中的底棲無脊椎動物和水生昆蟲,也啃食富生硅藻。
生存環境:中性
最大長度:34cm
形狀分類:梭形
顏色分類:褐色_灰色
活動區域:中上
飼養難度:中等
性情習性:溫和
適宜溫度:22℃±3℃
酸堿范圍:6.5±0.3
硬度范圍:8±4
壽命年限:6年
食物飼料:雜食
巨須裂腹魚形態特征 >
體長30-34cm。體延長,稍側扁,頭錐形。口下位,弧形,下頜前緣有角質,不銳利。下唇分左右兩葉,無中間葉,唇后溝中斷。體被細鱗,背鰭最后1枚不分支鰭條為硬刺,其后緣鋸齒深刻,背鰭起點到吻端的間距離大于到尾鰭基部的距離,腹鰭基部起點位于背鰭起點的前下方。下咽骨狹窄,呈弧形,咽齒細圓,頂端尖而鉤曲,主行第一枚齒細小,腹膜黑色。
巨須裂腹魚飼養方法 >
食性較雜。要攝食水中的底棲無脊椎動物和水生昆蟲,也啃食富生硅藻。
巨須裂腹魚雌雄分辨 >
巨須裂腹魚繁殖方式 >
每年5-6月產卵,成魚在砂石河床上產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