鱇浪白魚

鱇浪白魚:別名鱇魚_白魚_抗浪魚_鱇白魚_小花魚_掉鱗魚_滇池金線魮,為鯉形目、鯉科、白魚屬、波魚系列品種,原產于亞洲中國特有物種,僅分布于云南玉溪澄江撫仙湖。1908年命名。它鮮味谷氨酸含量極高,賦予它極鮮美的味道。此外其維生素、微量元素含量豐富,入藥有保護心血管、抗癩皮病、調節血糖等功效。20世紀80年代中期,由于星云湖引進銀魚,占據其生態位,加之絲網過度捕撈,數量銳減,曾接近瀕危邊緣,目前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中上層魚類,集群活動于開闊水面,喜清新、高含氧量水質,游泳迅速,抗風浪能力較強。其蛋白、氨基酸含量高,脂肪、熱量與膽固醇含量極低。此外它肉質細嫩、肉味鮮美、營養豐富,是著名河鮮魚類,因數量稀少,所以比較昂貴。
生存環境:弱酸
最大長度:10cm
形狀分類:梭形
顏色分類:褐色_黃色
活動區域:中上
飼養難度:中等
性情習性:群游_溫和
適宜溫度:23℃±3℃
酸堿范圍:6.7±0.3
硬度范圍:8±4
壽命年限:3年
食物飼料:雜食
鱇浪白魚形態特征 >
體細圓而不顯著側扁,身體呈狹長的紡錘型,背部平直,腹緣呈淺弧形。魚體呈銀白色,背部較暗,鰭為灰白色,眼上下緣紅色。吻長而尖,口次上位,口裂斜向上,下頜突出,略長于上頜,下頜前端的突起與上頜的凹陷不甚顯著,吻長大于眼間隔。尾柄長為尾柄高的3倍以上。腹棱自腹鰭基部逐漸隆起向后延伸至肛門。鱗小,側線鱗在腹鰭上方徐徐向下彎折。
鱇浪白魚飼養方法 >
野生情況蝦,主要以枝角類和橈足類、絲狀藻和水生昆蟲為食,兼食小魚和魚卵。人工飼養情況蝦,每年1-3月份要加強鱇浪白魚親魚的培養,使其盡可能早產卵,以使魚苗早孵化,早培育,提高魚苗成活率。
鱇浪白魚雌雄分辨 >
鱇浪白魚繁殖方式 >
每年4月中下旬首次產卵,通常下午5點左右開始產卵,到夜里11點左右結束。魚卵孵化前要用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5分鐘或4%氯化鈉水溶液浸泡10分鐘。孵化過程中經常注入新水,水溫在20℃以上時,受精卵孵化50小時后出現心跳現象,60小時后出現眼點,90小時出膜。25℃左右時,孵化72小時出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