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魚

地圖魚:別名紅花地圖魚_白紅地圖魚_草地圖魚_血紅地圖魚_花豬魚_血紅豬魚_尾星魚_圖麗魚_眼斑星麗魚,為鱸形目、慈鯛科、圖麗魚屬、慈鯛系列品種,原產于南美洲圭亞那、委內瑞拉、巴西境內的亞馬遜河流域。
體形魁梧,魚體呈橢圓形,寬厚,頭大,嘴大,體側布滿不規則的黑、紅、橙、黃斑紋,酷似地圖。攝食時反應靈活敏捷、貪婪,游速很快,是普及度很高的大型慈鯛品種,也是慈鯛系列品種中,最好養的入門品種之一。
生存環境:中性
最大長度:35cm
形狀分類:橢圓
顏色分類:白色_黃色
活動區域:中層
飼養難度:較易
性情習性:吃魚_溫和
適宜溫度:25℃±3℃
酸堿范圍:7.2±0.3
硬度范圍:9±4
壽命年限:12年
食物飼料:活餌
地圖魚形態特征 >
體色有紅花地圖和白地圖。紅花地圖基色黑褐色,有不規則的橙黃色斑塊和紅色條紋,尾柄有橙經色邊緣的圓斑點。白地圖體色主基調淡黃色,體表有醒目的紅色斑塊和條紋。
地圖魚飼養方法 >
體型較大,行動遲緩,性情并不兇猛,肉食性魚類,食量驚人,非常貪吃,幾乎可吞食任何可以接受的餌料。喜食小魚、小蝦、泥鰍等,適合裸缸飼養。飽食或擁擠環境中,懶洋洋地側臥在水底。
地圖魚雌雄分辨 >
雌雄鑒別比較難,雄魚頭部較高而厚,背鰭、臀鰭較尖長,身上的斑塊和條紋較多較艷。雌魚身軀較粗壯,臀鰭較小,體色沒有雄魚亮麗。
地圖魚繁殖方式 >
卵生魚類,10-12個月性成熟,繁殖水溫26-28℃,魚缸底部放20×20×2cm平滑的大理石板。將自由配對好的親魚放入繁殖箱,親魚會在石板上用嘴啃出一塊產卵巢。雌魚臨產前靠近產巢,雄魚則圍繞雌魚游動。雌魚產卵后,雄魚隨后受精。雌魚一次產卵500-1000粒,卵呈不規則的直線排列。受精卵48小時孵出花褐色仔魚,7天后仔魚游水,一周后開始覓食。親魚有吞食卵粒的習慣,產卵結束后應將產巢取出,放人孵化缸中人工充氣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