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鳠

斑鳠:別名魽魚_芝麻魽_白須魽_梅花魚_芝麻劍魚,為鯰形目、鲿科、鳠屬、鯰魚系列品種,原產于亞洲南部,中國,馬來西亞、印尼的內陸河流及湄公河流域。是淡水魚類中的大塊頭,它不僅好吃,還有補虛勞、益脾胃的功效,是珍貴的經濟魚類。目前還不能人工養殖,且野生個體已十分很少,是我國2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個頭較大的兇猛食性魚類,自古即為珍貴的食用魚類,它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沒有魚的腥味,還帶芝麻香味,又被稱為芝麻劍魚,珠江地區“四大名魚”之一,在我國被譽為“淡水之王”。卻因像鯰魚,遭人嫌棄,甚至被誤認成入侵物種,不敢食用。
生存環境:中性
最大長度:100cm
形狀分類:弓背
顏色分類:褐色_灰色
活動區域:底層
飼養難度:較難
性情習性:兇猛
適宜溫度:23℃±3℃
酸堿范圍:6.8±0.3
硬度范圍:8±4
壽命年限:7年
食物飼料:雜食_藻類
斑鳠形態特征 >
平均體長30-40cm,5-10kg,最大可達1m,重15kg。頭平扁,體側扁,須4對。吻寬而圓鈍,略似犁頭狀。口寬大,下位,弧形。唇厚,下唇中間不連續。兩鼻孔略近,前鼻孔管狀。眼中等大,眼瞼游離。背鰭短,硬刺細短。胸鰭刺扁長,前緣鋸齒細弱,埋于皮下,后緣鋸齒粗大。體呈棕色,腹部黃色,體側具大小不等、排列不規則的圓形藍色斑點。背鰭、脂鰭及尾鰭灰黑色,有褐色小斑點。胸鰭、腹鰭及臀鰭色淡,很少有斑點。
斑鳠飼養方法 >
野生于有地下暗河和明河交接的地域,冷水性,對生長環境要求極高。其食物類群的季節變化明顯,但沒有出現停止攝食的時期。春季的攝食強度最大,各類食物在春季出現的頻率均高于其它季節。主要以小型水生動物為食,如水生昆蟲、小魚、小蝦等,也食少量的高等水生植物碎屑。
斑鳠雌雄分辨 >
幼魚無斑。
斑鳠繁殖方式 >
卵生。每年4-6月繁殖,但在6-8月也發現有成熟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