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頭鯰

懷頭鯰:別名河鯰_懷子_大口鯰_懷頭鲇_懷頭魚_大河鯰_大鯰鮐_叉口鯰_蘇氏六須鲇_東北大口鲇_南方大口鲇,為鯰形目、鯰科、鯰屬、鯰魚系列品種,原產于亞洲中國黑龍江、松花江、嫩江、遼河、烏蘇里江等水系。野生于江河及支流的緩流處,附屬湖泊中少見。1948年命名。秋后則居于深水,在污泥中越冬。其含肉率雖低于南方大口鲇,但氨基酸總量、4種鮮味氨基酸總量以及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總量均高于南方大口鲇。1950年后,由于過度捕撈、棲息生態惡化、工業污染、江河流量減少等原因,1960年幾乎絕跡。《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將其列為易危物種。
兇猛的肉食性魚類,野生于中下層水域,可捕食自身體長15-35%的魚類,也吃水生昆蟲、蛙、鼠。白天多在底層休息,夜間至淺水處覓食。在水族箱內飼養時,只吃動物性飼料。曾是我國產區重要的經濟捕撈對象,但目前資源已急劇減少。
生存環境:弱堿
最大長度:100cm
形狀分類:梭形
顏色分類:褐色_棕色
活動區域:底層
飼養難度:較難
性情習性:兇猛
適宜溫度:23℃±3℃
酸堿范圍:7.4±0.4
硬度范圍:8±4
壽命年限:20年
食物飼料:肉食
懷頭鯰形態特征 >
體長70-100cm,重可達50kg以上。據記載,最體長為4m。體前部縱扁,后部側扁。頭寬。吻長,圓鈍。口大,亞上位,口裂后端達眼后緣垂直下方。上、下頜及犁骨均具尖細齒,形成弧形寬齒帶,兩端尖細。眼小,側上位。前鼻孔呈短管狀,后鼻孔圓形。頜須長,尖端具顆粒狀的皮褶塊。背鰭小,無硬刺。臀鰭長,后端與尾鰭相連。尾鰭內凹,上葉略長。體呈褐灰色,側面色淺,腹部灰白色,體側有不規則暗紋。各鰭色暗。
懷頭鯰飼養方法 >
屬溫水性魚類,生存溫度0-32℃,適溫18-26℃,喜清澈高溶氧水質。pH7-8。生長速度非常快,當年魚苗在鯽魚成魚池中套養3個月,平均體重可達1kg左右,最大可達2kg以上。2冬齡的體長可達56-58cm,3冬齡可達68-70cm。
懷頭鯰雌雄分辨 >
懷頭鯰繁殖方式 >
自然水域性成熟為4-5齡,性成熟體長40cm左右。成熟個體每年6月初即開始沿江河游到上游有水草的江岔中產卵,7月中旬結束。人工繁殖8月中旬還可催產一批。卵遇水即具有粘性,但不如鯉、鯽魚卵的粘性強。水溫21-24℃,受精卵36-52h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