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螄

螺螄:別名蝸斗牛,為中腹足目、田螺科、螺螄屬、螺貝系列品種,原產于亞洲中國特有,僅分布于云南地區,包括滇池、洱海、楊宗海、異龍湖、撫仙湖都有。野生于冬暖夏涼、底土柔軟、餌料豐富的湖泊、池塘、水田和緩流的河溪中。單殼貝類,是人們餐桌上的佐酒河鮮佳肴。因經濟價值高,造成捕撈過渡,加上湖泊污染嚴重,在云南曾經到處都是的螺螄已經非常少見了。據悉,我國計劃將其列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它肉味鮮美,雄性生殖腺更是人們喜食的佳品。與田螺的親緣較近,但它不像田螺分布于世界各地,它是我國的特產,也不像田螺在水田便可以采到,它在湖底匍匐生活,必須用特制的的拖網才能捕到,是很珍稀的河鮮佳品。
生存環境:中性
最大長度:7cm
形狀分類:其他
顏色分類:黃色_棕色
活動區域:底層
飼養難度:中等
性情習性:溫和
適宜溫度:23℃±4℃
酸堿范圍:7±0.4
硬度范圍:14±4
壽命年限:5年
食物飼料:雜食
螺螄形態特征 >
體型較大,殼高可達7cm以上,重量約55g左右。外形呈圓錐形或塔圓錐形,殼面有棘狀或乳頭狀突起,或僅有光滑螺棱。厴為角質薄片。螺螄的形狀很像田螺,它也有一個右旋的螺形貝殼。不過它的貝殼表面不像田螺那樣光滑,而生長著許多旋轉的肋紋。肋紋有的形成棘,有的形成珠狀的突起,形狀隨種類而有差異。螺螄的種類不多,其中滇池產的一種稱為螺螄,楊宗海產的一種叫楊宗海螺螄,而蒙自、石屏等地出產的一種叫光肋螺螄。它們的形態都有所不同。
螺螄飼養方法 >
以寬大的足部匍匐于湖底。適溫20-25℃,15℃以下或30℃以上時,即停止攝食活動。10℃以下時即入土進入冬眠狀態,當水溫回復至15℃以上時其復又出穴攝食。人工養殖田螺可開掘專用池飼養,也可利用自然的稻田、沼澤、溝渠,還可同魚類混養。但要求養殖水體無毒、無害、無污染。如利用稻田養殖,則不可施用農藥,不能犁耙,且應進出水口安裝鐵絲或塑料隔網,以便進行控制。
螺螄雌雄分辨 >
螺螄也是雌雄異體的,雌雄性在外表也可以從觸角的形狀區別出來。
螺螄繁殖方式 >
雌雄異體,卵胎生,全年皆可繁殖。卵在母體的育兒室中受精發育,待生長成幼體以后才排出體外。但不同的是田螺每一胎有胚好幾十個,而螺螄每一胎一般只有3-7個胚,繁殖能力要比田螺差得多。螺螄雌體的數目較多,如果雄體有100個,雌體大約就有160個。剛剛生出來的螺螄幼體,螺殼只有三層。生出后生長很迅速,不到一年便可以達到性成熟了。螺螄雖然每胎產仔不太多,但它生出的時候就已經具有堅固的螺殼,能夠獨立生活,因此它的幼體的成活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