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絲蚓

水絲蚓:別名線蛇_紅線蟲_絲蚯蚓_水蚯蚓_紅絲蟲_赤線蟲_霍普水絲蚓,為近孔目、顫蚓科、水絲蚓屬、其他系列品種,原產于歐洲、亞洲各地均有廣泛分布。野生于淡水水體底層的泥沙中,是河流、小溪、湖泊、池塘、河口底層生態的重要環節。耐污、耐缺氧能力極強。隨著淤泥中有機物的增加,數量能急劇增加,甚至可多如地毯。在水稻田中大量繁殖時,會危害秧苗。黃浦江在河水退潮后,岸邊的污泥中就會發現有大量水蚯蚓。常出現在有機污染較重水體,是環境監測的重要指標生物之一。
它身體細長,鮮紅或肉紅色,有體節和剛毛,頭部隱藏于泥沙中,尾部露在水中搖曳。遇驚擾,立刻縮回污泥中,或盤繞成緊密的團狀。它營養價值極高,是鰻苗、幼鱉、金魚、錦鯉、小型熱帶魚喜食的餌料,也是垂吊最好的魚餌之一。
生存環境:弱酸
最大長度:8cm
形狀分類:條形
顏色分類:橙色_紅色
活動區域:底層
飼養難度:較易
性情習性:群游_溫和
適宜溫度:22℃±3℃
酸堿范圍:6.4±0.5
硬度范圍:8±2
壽命年限:0.3年
食物飼料:藻類
水絲蚓形態特征 >
體長3-8cm。背剛毛束和腹剛毛束始自第2節,均由雙叉的鉤狀剛毛組成,僅異毛水絲蚓體后部的鉤狀剛毛為單尖。無發毛,環帶指環狀。無肌肉質的砂囊。通常心臟在第8-9節內。身體后端多體壁微血管叢。精巢在第10節內,卵巢在第11節內。輸精管長,膨部有大而結實的前列腺,具有真的陰莖,常具有幾丁質的陰莖鞘。受精囊在精巢節內,交配后常有精莢在內。
水絲蚓飼養方法 >
它們多生活在排放污水或廢水的陰溝污泥中,密集于污泥表層,一端固定在污泥中,一端伸出污泥在水中顫動。用細目抄網從河床的淤泥表面及泥下兩厘米處鏟過,在水中漂洗即可獲取。可作魚類餌料,營養價值近似于橈足類,投喂前要在清水中反復漂洗,已經死亡的不能喂魚。喜暗畏光,以食泥土吸取其中的有機腐植質、細菌、藻類為生。遇到強光、高溫會大量死亡并發出腥臭。人工培養的壽命約3個月。
水絲蚓雌雄分辨 >
雄孔在第11節,雌孔在11-12節間溝內,受精囊孔在第10節。捕撈多在河汊和淤泥水塘的淺水處。
水絲蚓繁殖方式 >
卵生。雌雄同體,異體受精,卵粒包藏在透明膠質膜構成的囊狀蚓繭中。一般一個蚓繭內含卵1-4粒,多則7粒。生殖期每一成體可排出蚓繭2-6個。水溫在22-32℃時,孵化期一般為10-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