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

田螺:別名中國圓田螺,為中腹足目、田螺科、圓田螺屬、螺貝系列品種,原產于亞洲中國,在我國各地的淡水湖泊、水庫、稻田、池塘溝渠均有廣泛分布。田螺食性雜,在自然環境中,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莖葉、藻類、細菌和有機碎屑等,也濾食浮游生物,并且喜歡夜間活動和攝食。主要攝食器官為齒舌,用于刮取水底和附生的食物。
田螺肉嫩味美、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脂肪、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和維生素A、B1、B2、D和煙酸、鈣、磷、鐵等成分,是深受國內食客喜愛的淡水水產品,特別是我國南方把它作為席上佳肴。還有清熱止渴、明目等食療功效。
生存環境:中性
最大長度:4cm
形狀分類:其他
顏色分類:褐色_棕色
活動區域:底層
飼養難度:較易
性情習性:緩慢_溫和
適宜溫度:25℃±4℃
酸堿范圍:7±0.4
硬度范圍:14±4
壽命年限:5年
食物飼料:雜食
田螺形態特征 >
外殼鈣質的,較薄,螺旋形,右旋。殼外表呈黃綠色到黃褐色,顏色因環境和水質而有差異,內面灰白色,殼頂略尖,殼底膨大,殼口卵圓形,其邊緣完整,有角質。分為頭、足、內臟囊三部分,外套膜包著整個內臟囊,田螺在正常的生活情況下,頭與足部伸出殼口外。頭部圓柱狀,其前端有一個突出的吻,口位于吻的前端腹面,吻的基部兩側有一對較長的觸角。每個觸角基部的外側突起上有一個黑色眼點。
田螺飼養方法 >
耐寒而畏熱,適溫25℃左右,水溫低于15℃或高于30℃即停止攝食。水溫低于10℃會鉆泥冬眠,30℃以上會將肉體縮入螺殼內,群集于蔭涼處或潛入泥土中避暑,超過40℃會死亡。食性雜,喜夜間活動攝食。壽命3-5年。仔螺前4個月生長最快,以后逐漸緩慢,2年后基本不再生長。田螺對水中溶氧很敏感,當水中溶氧量降到3.5mg/L時,它們攝食不振,1.53.5mg/L時,開始死亡。
田螺雌雄分辨 >
田螺雌雄異體,兩性異形,區別田螺雌、雄的方法主要是依據其有觸角形態雌性田螺兩個觸角左右對稱同形。雄性田螺兩個觸角不對稱,右觸角短而粗,向右內彎曲特化成交配器官。此外,雌螺個體大而圓,雄螺小而長。自然水域一般雌多雄少。
田螺繁殖方式 >
卵胎生,生殖方式十分獨特。成熟的卵在輸卵管頂端與精子相遇受精,受精卵在母螺的子宮內進行胚胎發育。田螺的胚胎發育和仔螺發育均在母體內完成。從受精卵到仔螺的產生,大約需要在母體內孕育一年時間。田螺分批產仔,每年3-4月開始繁殖,在產出仔螺的同時,雌、雄親螺交配受精,接著又在母體內孕育次年要生產的仔螺。交配行為一般在白天進行,交配時間長者可達12小時,仔螺大多于夜間產出。一只母螺全年約產出100-150只仔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