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花肺魚

石花肺魚:別名大理石肺魚_維多利亞肺魚,為肺魚目、肺魚科、非洲肺魚屬、骨舌系列品種,原產于非洲的中、東部,維多利亞湖、坦噶尼喀湖及其相通的河流水系,野生于容易干涸數月的泥沼或小溪中。據說,在非洲旱季,當地居民為了解渴,會肺魚肚子里擠水喝。因為肺魚在干旱期休眠的獨特習性,所以稱為了壽命最長的魚類之一。2020年,科學家發現,維多利亞肺魚的壽命竟然達到了驚人的80年。
原產地主要為食用魚類,現已成為水族觀賞品種之一。棲水域干涸時,可改為用肺呼吸。當完全干枯時,鉆入淤泥中,進入休眠狀態,完全用肺呼吸。古老魚種,身體結構獨特。
生存環境:中性
最大長度:150cm
形狀分類:圓柱
顏色分類:褐色_青色
活動區域:底層
飼養難度:較易
性情習性:兇猛
適宜溫度:25℃±3℃
酸堿范圍:7±0.3
硬度范圍:10±4
壽命年限:60年
食物飼料:小魚小蝦
石花肺魚形態特征 >
體長100-150cm,最大可達200cn。體細長如鰻。背鰭、臀鰭和尾鰭相互連接在一起。胸鰭和腹鰭異化呈細長鞭狀。鱗片埋在厚厚的表皮下。體灰褐色,布滿白色大理石花紋。也有白色異化種,全身雪白色,眼睛紅色。根據分布地區不同,個體大小、色澤的差異都很大,有的身上有斑紋,有的則沒有,沒有兩條肺魚的斑紋是完全相同的。它身體上的斑紋對它們來說,就像識別指紋一樣,可以辨識出各自身份。
石花肺魚飼養方法 >
以魚類、甲殼類、昆蟲、蠕蟲等為食。具有兩套呼吸系統,在水中靠鰓呼吸,離開水體可以用肺呼吸。為適應艱苦環境,它會在水干涸之前用嘴挖掘一個洞穴,將全身蜷縮進洞穴里,并分泌一種黏液將身體包裹起來,留出透氣孔,靠肺呼吸。通常可以堅持幾個月的干旱期。當雨季到來,棲息地被水淹沒,肺魚便“破繭而出”,重新開始正常生活。飼養水溫20-28℃,弱酸性至中性及弱堿性水。人工飼養可投喂食小魚、小蝦等動物性餌料。
石花肺魚雌雄分辨 >
石花肺魚繁殖方式 >
干旱期過后,水位恢復,肺魚就從泥中鉆出,進行繁殖。卵產在水底挖出的穴道中,雄魚留在其中,守候受精卵到孵化成幼魚。一般魚類都是在水中產卵的,而肺魚則把卵產在泥巢中。肺魚的巢實際上就是在泥里掘成的長約1m的小隧道。為了使后代有良好的生存環境,雄肺魚的腹鰭一到繁殖期時,就長出許多長有微血管的細長的絲狀突起,血液中的氧氣通過這些絲狀突起釋放到水中去,幫助卵正常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