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雷龍

七彩雷龍:別名布氏鱧_藍帆七彩雷龍,為鱸形目、鱧科、鱧屬、雷龍系列品種,原產于亞洲中國、印度雅魯藏布江流域。1991發現并命名,隨后被引入水族市場。雖與著名兇狠的多曼魚、梅花多曼等觀賞魚的同類,但它性情較為溫順,除了小型魚外,與自身體格相當的其他魚種,都可以與它一起混養,但同類之間領地性較強,常會打斗。另外它比較神經質,還愛跳躍,水族箱一定要加蓋。七彩雷龍的出現,掀起飼養雷龍的熱潮。它造成的市場轟動效應,也使得印度這個發展較為落后的第三世界國家就此踏上世界觀賞魚市場的舞臺。
著名的原生觀賞魚,小型雷魚,色彩斑斕豐富,鰓蓋后的鰭呈扇形,游動起來非常美麗,細膩精致,極為耐看,進入市場后,便大受歡迎。因價位并較高,所以并不普及。適應能力較差,水質要求較高,飼養難度較大。
生存環境:弱酸
最大長度:20cm
形狀分類:圓柱
顏色分類:黃色_藍色
活動區域:底層
飼養難度:較難
性情習性:溫和
適宜溫度:24℃±3℃
酸堿范圍:6.6±0.3
硬度范圍:7±4
壽命年限:12年
食物飼料:活餌
七彩雷龍形態特征 >
體長15-20cm。
七彩雷龍飼養方法 >
人工飼養要點:1.擅于跳躍,魚缸加蓋;2.小蝦體內的蝦紅素有助于七彩雷龍的發色,但是蝦頭上的尖刺要先拔掉,否則會刺傷它的內臟,繼而造成發炎,重則死亡。其他食物:豐年蝦、紅蟲、面包蟲、小魚、人工飼料;3.水流避免過急;4.如果要養一只以上的話,應在魚缸里多放一些障礙物讓它們躲藏;5.水溫22-26度,弱酸性軟水;6.不宜與孔雀魚、紅綠燈等小型魚類混養。
七彩雷龍雌雄分辨 >
七彩雷龍繁殖方式 >
繁殖時,先由雄魚筑泡巢,但通常由雌魚主動進行求愛。繁殖行為歷時2天,在繁殖前,雄雌魚互動頻繁,且會相互纏繞以刺激雌魚產卵。產卵通常會在水面或掩蔽物下進行,且一次的產卵動作可持續30秒。卵會被置于泡巢表面,產卵量大。產卵時有一個有趣的行為,雌雄魚會將每顆受精卵含入口中再由魚鰓中吐出,據推測,應該是為了將卵包裹一層厚0.6-0.7毫米的保護膜,以保護魚卵并使卵保持上浮狀態。產卵后,會由雌雄魚共同守護魚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