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鱧

南鱧:別名鱧魚_白邊鱧_寬額鱧_馬鬃魚_蛇頭魚_加丘鱧_彩虹雷龍_白邊烏鱧,為鱸形目、鱧科、鱧屬、雷龍系列品種,原產于亞洲東南部大部分國家地區,我國分布于云南、廣東、廣西、海南和臺灣各水系。1822年年命名。熱帶、亞熱帶肉食性魚類,常棲息于水流緩慢的河邊及池塘中。晝伏夜出,攝食各種小型魚類、小蝦和昆蟲幼蟲等。在我國部分地區已形成穩定的強勢入侵物種,所以放生需謹慎。其肉味鮮美,有一定經濟價值。同時,它也是水族愛好者歡迎的寵物魚,適合較多水草等遮蔽物的魚缸或池中放養。
幼魚顏色單調,成魚后背鰭顏色亮麗,呈金屬藍綠色,邊緣呈橙紅色、藍色、黑色。全身各鱗片上有灰色小斑點。尾鰭有淡淡的紅色,因此又有紅尾雷龍一說,在燈光的照射下體色顯得非常絢麗。
生存環境:弱酸
最大長度:30cm
形狀分類:圓柱
顏色分類:黃色_藍色
活動區域:底層
飼養難度:中等
性情習性:兇猛
適宜溫度:24℃±3℃
酸堿范圍:6.6±0.3
硬度范圍:7±4
壽命年限:12年
食物飼料:活餌
南鱧形態特征 >
體長30cm以內。魚體圓筒形,后部側扁。頭大寬扁,寬于體寬。口大,吻短圓鈍。胸鰭長、腹鰭小、尾鰭圓形。背鰭、臀鰭基部長。體被鱗,頭頂有擴大的鱗片,頭側鱗片亦較大,且不規則。側線斷折。體背側綠褐色,腹部灰白色,體側散布許多黑色。背鰭、臀鰭和尾鰭黑色,邊緣橙紅色。
南鱧飼養方法 >
適應性強,可在缺氧或離水的情況下,借助于鰓上腔的副呼吸器官進行呼吸。喜弱酸性水質、昏暗環境。白天隱居,夜間活動。攝食小魚蝦、昆蟲幼蟲等。
南鱧雌雄分辨 >
雄魚顏色更深更鮮艷。隨機撈兩條放在同一缸中,如果躲避在一起不分離,判定一公一母。但不代表就成功配對。如果食物不足或者戀愛不成功,一撕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