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鰻鱺

美洲鰻鱺:別名,為鰻鱺目、鰻鱺科、屬鰻鱺屬、其他系列品種,原產于北美洲大西洋西岸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巴拿馬、西印度群島、拉布拉多半島、加勒比海等地。我國1996年引進美,主要放養于江、浙、閩、粵等沿海省份。1817年命名。因它還會食用動物尸體,是大西洋沿岸極為重要的的生態鏈之一。雖然很多垂釣者因為鰻魚的蛇狀外表而卻步,但它卻是很好的垂吊魚類,最重的垂吊世界紀錄為4.2kg。
降河洄游生殖魚類,可作為食用魚,并可作為寵物魚家庭飼養。喜夜間獵食,白天則在泥土、沙或沙礫中隱藏。野生狀況下,以魚類、無脊椎動物為食,饑餓時,會同類相殘。在北美洲東岸淡水流域有著非常重要的經濟價值。
生存環境:汽水
最大長度:160cm
形狀分類:條形
顏色分類:褐色_棕色
活動區域:底層
飼養難度:很難
性情習性:兇猛
適宜溫度:24℃±4℃
酸堿范圍:7.2±0.4
硬度范圍:10±4
壽命年限:12年
食物飼料:肉食
美洲鰻鱺形態特征 >
體長100-160cm。身體呈蛇形。背部為棕色,腹部為茶黃色,頭部細小尖銳,眼小而凸出,牙齒銳利,但無腹鰭。與歐洲鰻鱺十分類似,但它的體型要大很多,且兩者的染色體及脊椎骨數目都不相同。
美洲鰻鱺飼養方法 >
適宜水溫為18-28℃,最適生活溫度為20-28℃。試養池與日本鰻養殖池基本相同,建水泥底池,每池面積100-150平方米,深90cm,建好后洗刷消毒,池口用黑色塑料膜蒙上,池內均勻設置食臺,裝15W引食電燈、測溫儀表,此外,供氣、排污、加溫設施均要安裝到位,性能良好。批量放養前,用少量苗種試養24h,以觀察其適應程度。
美洲鰻鱺雌雄分辨 >
美洲鰻鱺繁殖方式 >
卵生。雌鰻在海水中產卵,每年可產400萬粒左右,產卵后便死亡。卵在海中漂浮,9-10個星期孵出幼苗。幼鰻魚孵出后向北美移動,進入淡水水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