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鰉

歐洲鰉:別名歐洲鱘,為鱘形目、鱘科、鰉屬、鱘形系列品種,原產于歐洲里海、亞速海、黑海和亞得里亞海以及流入上述海域的河流。1758年命名。洄游性魚類,在海水水域,主要棲息在水域的中上層地帶,其垂直分布決定于食物的分布。可以潛入180m的深處。
鱘魚卵才是國際認可、最美味的魚卵,是生產魚子醬的極品,而歐洲鰉是鱘魚中最大的一種,體型在世界淡水魚類中也是首屈一指的。它一次產卵七百多萬顆,每顆卵重約30毫克,堪稱活著的印鈔機,被譽為世界經濟價值最高的淡水魚。
生存環境:汽水
最大長度:600cm
形狀分類:梭形
顏色分類:青色_棕色
活動區域:底層
飼養難度:較難
性情習性:兇猛
適宜溫度:18℃±4℃
酸堿范圍:7.2±0.3
硬度范圍:12±4
壽命年限:50年
食物飼料:肉食
歐洲鰉形態特征 >
大型鱘類,體長可達600cm、重1000kg。身被以5列骨板,吻長占頭長的70%以下,吻須4根。吻端錐形,兩側邊緣圓形,頭部有噴水孔。嘴大,呈星月形,開口向前,吻須扁平,左右鰓膜相互連接;吻須呈葉狀,身體最高點不在第一背骨板處,無背鰭后骨板。背部和體側呈灰色,有時黑色,向下逐漸轉為白色。其腹部白色,吻為黃色。在骨板行間分布有大量小骨板和細粒。在年齡較大的個體中,側骨板和腹骨板藏于皮下。
歐洲鰉飼養方法 >
生長速度較快。幼鱘主食水生昆蟲幼體,也食甲殼類。達到2cm時才開始捕食魚類。歐洲鰉捕食的魚類包括中上層魚類和底棲魚類,共達30多種。甚至捕食水鳥和海豹的幼體。產卵洄游期間也捕食。歐洲鰉的生長速度與食物供應有關,在亞速海,5年齡、10年齡和20年齡歐洲鰉的平均體重分別為15kg、45kg、1040kg。
歐洲鰉雌雄分辨 >
歐洲鰉繁殖方式 >
11-20年性成熟。雄鱘最小性成熟年齡為12年左右,雌鱘最小性成熟年齡為18年左右。雄鱘比雌鱘較先達到產卵場。在產卵洄游期間和產卵期間,親魚常常躍出水面。產卵后,10-13℃水溫下的出膜時間為199小時,剛出膜的仔魚全長1-1.3cm,出膜后17-24天全長2-4cm,卵黃囊消失,進入外源營養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