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醫蛭

日本醫蛭:別名線螞蝗_稻田醫蛭_日本醫水蛭,為水蛭綱、醫蛭科、醫蛭屬、其他系列品種,原產于亞洲中國、日本、俄羅斯、蒙古,模式產地在日本。野生于水田、溝渠、池塘和沼澤中,特別常年積水或排水不良池塘數量最多。吸血量很大,可吸取相當于它體重2-10倍的血液。雖不傳染疾病,也不會立即使人致命,但吸血多,能使人體力衰弱。且叮咬處往往流血不止,易發生感染。螞蟥的種類很多,有生長在陰濕低凹的林中草地的旱螞蟥,也有生長在沼澤、池塘中的水螞蟥,還有生長在山溪、泉水中的寄生螞蟥。
日本醫蛭只以吸食活體人、畜、魚類血液為生,不易人工大面積飼養,個體也比普通水蛭小很多,所以,在醫學上多以活體使用,不用于藥品加工。但國外特殊醫療機構對其活體需求量很大。
生存環境:中性
最大長度:9cm
形狀分類:圓柱
顏色分類:褐色_棕色
活動區域:底層
飼養難度:容易
性情習性:危險
適宜溫度:18℃±10℃
酸堿范圍:6.6±1
硬度范圍:8±4
壽命年限:8年
食物飼料:吸血
日本醫蛭形態特征 >
體長3-6cm,最長可達9cm,體環103。狹長稍扁,略呈圓柱形,背部呈黃綠或黃褐色,背部和縱紋變化大,背中線和一條縱紋延伸到吸盤上,前吸盤較大,口內有3個顎,顎齒發達,后吸盤呈碗狀,朝向腹面。灰綠色縱紋在每節中環上較寬且色淡,因此看上去似由繼續的棒狀紋組成。再生能力極強,能由斷體再生成新體。
日本醫蛭飼養方法 >
冬季蟄伏。唾液有麻醉和抗凝作用,吸血時,人往往無感覺,當其飽食離去時,傷口仍流血不止,常會造成感染、發炎和潰爛。日本醫蛭、水蛭的作用還是比較的廣泛,是可以很好的防止血液凝固,而且對于降血脂和終止妊娠是有很好的作用,我們也是可以用來對蛻膜瘤有抑制,抗血小板,因此在現代醫學上面日本醫蛭、水蛭也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應用,在醫院里也可以隨處看到日本醫蛭、水蛭的影子,在很多藥物的說明書里面也可以看到它的成分。
日本醫蛭雌雄分辨 >
雌雄同體。
日本醫蛭繁殖方式 >
繁殖方式與蚯蚓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