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鱸魚

松江鱸魚:別名淞江鱸_花鼓魚_老婆魚_媳婦魚_四鰓鱸魚_花花娘子,為鲉形目、杜父魚科、松江鱸屬、其他系列品種,原產于亞洲中國、日本、韓國等地河口地區,屬沿海洄游性汽水魚類。1837年命名。通常在河口區域生長育肥,在海水中繁殖產卵,幼魚孵化后,溯河進入淡水河川生活成長。我國食松江鱸已有近二千年歷史,最早記載于《三國演義》。松江鱸魚生有四鰓,也是魚中之一絕。我國以松江水系所產最未著名,曾被乾隆御賜為“江南第一名魚”。1972年,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訪華時來到上海,周恩來總理親批的菜單里,有松江四鰓鱸魚。
我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招待貴賓的佳肴,雖貌不驚人,甚至有點丑陋,但肉質潔白似雪、肉嫩而肥、鮮而無腥、無細毛刺、滋味鮮美絕倫,食之口舌留香、回味不盡、且營養價值極高,是河鮮最鮮美的一種,被稱為野生河魚之首。
生存環境:汽水
最大長度:18cm
形狀分類:其他
顏色分類:黃色_棕色
活動區域:底層
飼養難度:中等
性情習性:吃魚_孤僻
適宜溫度:25℃±3℃
酸堿范圍:7.4±0.4
硬度范圍:12±4
壽命年限:10年
食物飼料:肉食
松江鱸魚形態特征 >
因鰓膜上有兩橙色斜紋,酷似2片鰓葉,故有“四鰓鱸”之稱。松江鱸魚重不到二兩,長不足五寸,外形有點象塘鱧魚,魚頭大而寬扁,頭的長度要占到整個體長的三分之一。嘴巴寬大,滿口毛糙細齒。鱸魚鰓蓋骨后方長有4枚尖棘,向后延伸一小截肉質軟膜,稱鰓蓋膜。膜的上面左右各印染著兩條鮮艷奪目的桔紅色條紋,很象外面長著的鰓片。
松江鱸魚飼養方法 >
松江鱸的小魚在4月從長江口進入淡水。即在淡水中生長、肥育,到12-1月又降河人海進行繁殖。松江鱸魚在淡水中生長肥育,棲息于清潔流水的底層,日間潛伏,夜晚活動。為肉食性魚類,主要以蝦為食料,兼食小魚。
松江鱸魚雌雄分辨 >
兩性外形略有區別:雄魚頭部寬大,吻圓鈍,具尿殖乳突,體色較深。雌魚頭部狹長,吻稍尖,無尿殖乳突,體色較淺。
松江鱸魚繁殖方式 >
1齡即達性成熟。2-3月繁殖。繁殖后雌魚離去,雄魚留在巢內護卵。雌魚的懷卵量5100-12800粒,卵粘性,相互粘結成塊狀,卵塊呈淡黃色、橘黃色或橘紅色。胚胎發育約經26天孵化為仔魚,初孵仔魚全長5.3-6.3mm。幼魚從4月中旬開始向近岸移動,5月中旬出現高峰,6月份以后逐漸減少。幼魚生長迅速,2個月平均長度增加3.2倍。幼魚主食浮游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