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疝是指腹腔內臟器官經臍孔脫出至皮下。常因犢牛臍先天性缺損、臍部發炎及其他臍部的損傷,造成臍孔的閉合不良、過大,在摔跌或強力掙扎時,腹內壓劇增,致使腹腔內臟器官(如大網膜、腸管、胃等)通過臍孔脫出至皮下而形成疝。在臍部可見球狀的柔軟隆起,觸診隆起內有滑動感,聽診有時可聽到腸管蠕動音,若疝內容物與疝孔發生嵌閉則無此現象。病初,用手推擠包裹內容物,可將其還納回腹腔內,若臍孔過大則松手后又會脫出。隨著病程的延長,疝的內容物可能與疝囊粘連而不能再還納回腹腔,同時隆起部皮膚出現水腫,多有熱痛反應。病程長者,常導致內容物循環不暢發生淤血、壞死。防治,注意犢牛臍部護理,避免摔跌,及時治療原發病。在確診后必須立即進行手術治療。
犢牛臍尿管瘺診治
該病是指新生犢牛臍尿管閉鎖不全,在排尿時從臍帶斷端或臍孔內流尿或滴尿。主要是因犢出生后臍尿管閉鎖不全。另外,護理不當造成臍帶斷端被污染而發生炎癥,導致閉鎖處破潰,或被犢自己舔破,亦可造成臍尿管瘺。排尿時,可見從臍孔中流出尿液或呈滴狀滴下。臍部長期受尿液刺激以及污染,常發生炎癥,引起局部肉芽增生,不易愈合。時間延長,多在臍部創面中心形成一較
小的瘺孔,尿液從孔中排出。 治療,先作局部消炎處理,如有全身癥狀,還須全身應用抗生素。臍帶斷端未脫落的,可用5%碘酒充分浸泡,再緊靠臍孔處結扎臍帶。臍帶斷端脫落的,可用5%碘酒或10%福爾馬林在患部涂抹,每天2-3次,或用硝酸銀棒或硝酸銀溶液腐蝕,連用3天,刺激肉芽生長,可自然封閉臍尿孔。若上述方法無效,必須進行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