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t799u"></tbody>
  •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養牛

                犢牛腹瀉的診治

                編輯:珠光閃閃  時間:2018-09-07   瀏覽:

                   摘 要:犢牛腹瀉是2-6周齡的哺乳期犢牛易發生疾病。其特征為不同程度的腹瀉。該病對犢牛的生長發育危害極大,要及時治愈,必須弄清引發該病的原因,并采取綜合防治措施。2014年11月接診1例典型的犢牛腹瀉。用強心,解毒保肝,止瀉,消炎,保護胃腸黏膜和補充電解質等方法治療,獲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本文重點介紹犢牛腹瀉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和預防等內容。

                  關鍵詞:犢牛;腹瀉;治療

                  前言:

                  哺乳期的犢牛易患腹瀉病,這種病死亡率高是一種消化不良等胃腸道病之一。臨床表現為糞便稀薄如水樣或稀粥樣,糞便次數明顯增多的臨床綜合癥。引起的主要原因是對畜與幼畜的飼養管理不當,對幼畜乳頭或喂乳器不潔,人工給乳不足,牛奶飼喂過多,乳的溫度過高或過低,牛奶成分突然改變或妊娠母牛的營養不全,尤其是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缺乏可使母牛的營養代謝紊亂,出生后犢牛體質衰弱,抵抗力低下,均可引起該病的發生。

                  目前團場的奶牛飼養量不斷增加,但農民的缺乏飼養管理經驗和技術不足等方面的原因該病處于增加的趨勢。給養牛業的發展帶來一定的損失。該病的診斷,治療尤其是預防在犢牛存活率方面有一定實際意義。

                  1.病列介紹:

                  2014年11月15日接診一頭黑白花犢牛20d齡,體重58㎏。根據畜主介紹,該犢牛出生后第10d開始發病。病初排出粥狀水樣糞便,精神沉郁,食欲減少,病的后期食欲廢絕,呼吸加快。

                  1.1 臨床檢查:

                  發該病犢牛的臨床表現大多是一致的,根據病情發展和腹瀉的嚴重程度,犢牛依次會出現如下癥狀:厭食或食欲差,精神不振;體溫正常或升高(39.5~40℃)糞便呈灰白色,淡黃色或褐色,稀薄呈水樣,有的具有腐敗惡臭味,尾根部常有糞便污染;對腹部進行聽診發現腸音高朗,有輕度的腹痛表現,心跳加快110次/分,呼吸急速58次/分;病重者,體溫升高到40℃四肢軟弱,行走無力,全身出現脫水現象(眼角塌陷,皮毛粗糙,皮膚無彈性),血液粘稠,頸靜脈血液量減少;

                  1.2 診斷:

                  根據情況和臨床表現(即腹瀉,脫水,尾根糞便污染,糞便稀薄呈水樣帶酸臭味,腸音高朗,糞便帶有末消化的飼料,脂肪小滴或黑色的稀軟水樣,帶黏液或有時帶鮮血,里急后重等癥狀)初步診斷。

                  1.3 治療:

                  治療原則為強心,解毒保肝,止瀉,消炎,保護胃腸黏膜和補充電解質等方法。為緩解胃腸負擔:可施饑餓療法,禁食8—12小時,期間可喂生理鹽水或飲適量微溫的紅茶水;緩瀉后內服干酵母片30片+碳酸氫鈉20片+磺胺脒片0.1g/Kg混合內服。治療措施如下:

                  1.3.1: 強心用 10%葡萄糖溶液300ml; Vc 5ml ;10%安鈉咖 10ml 靜脈注射。 保護胃腸黏膜: 胃復康5ml皮下注射。

                  1.3.2 對下痢脫水犢牛: 5%葡萄糖鹽水500ml; 慶大霉素 40萬單位; 30%安乃近 5ml×2 ;地塞米松磷酸鈉 5mg×2;靜脈注射。

                  一天一次,連用3d。

                  2.結果 經三天治療痊愈。

                  3.討論

                  犢牛圈舍條件差,環境溫度低,犢牛長時間爬臥于冰涼的水泥地面上,胃腸受到寒冷刺激,蠕動加強,也會引起下痢。

                  飼喂犢牛品質不良乳汁(如乳房炎乳),溫度不適宜,引起犢牛下痢。飼養環境衛生不佳,飲食用具不清潔,消毒不嚴,導致犢牛吃食時將大量病原微生物吃進消化道,引起發病。斷奶犢牛沒有能夠科學地進行補食,飼料添加沒有能夠逐漸過渡,犢牛消化機能不能適應斷奶飼料,發生下痢。氣候寒冷等環境因素可誘發本病。犢牛出生后沒有能夠及時吃初乳,胎便不能及時排出,導致犢牛發生輕度的腸阻塞,這往往是犢牛腹瀉的主要原因。初乳當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和高濃度的礦物質鹽類,能起到增強腸道免疫、促進胃腸蠕動和加速胎便排出的作用。初乳飼喂過晚,胎便排出緩慢,并且新生犢牛的活力弱,體況不完善,免疫機能不健全,這時胎便停留腸道內異常發酵,分解產生一些有害物質,刺激胃腸黏膜引起下痢。

                  4.預防措施:

                  4.1犢牛出生后應及時喂足初乳,以使犢牛盡早獲得母原抗體,這是預防犢牛腹瀉的根本而有效的方法。犢牛出生后0.5-1小時內喂足初乳。犢牛出生后12小時內應喂給4L高質量的初乳,第一次飼喂初乳2L,間隔12小時再飼喂2L。

                  4.2 要選擇有經驗的飼養員管理犢牛,要固定人員,不能隨時更換。保證飲乳衛生和飲乳質量,嚴禁飼喂劣質牛乳和發酵,變質,腐敗的牛乳。

                  4.3對犢牛舍和奶具定期消毒,保證清潔衛生。犢牛舍每天清掃一次,每星期消毒兩次。冬季褥草及時更換并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奶具用完后用清水清洗干凈,用再用消毒水沖洗或浸泡,下次使用時先用消毒藥水沖洗干凈。

                  4.4對于細菌,病毒所導致的流行性腹瀉,除做好上述預防工作外,還可用藥物進行預防和注射疫苗進行預防。

                  5.小結:

                  早診斷及鑒別診斷是治療本病的關鍵。若不及時診斷和延誤治療時可導致自體中毒,嚴重時引起死亡。

                  本病例所呈現上述急癥,是脫水性休克表現,所以進行了抗休克療法。首先要盡快地通過靜脈輸入大量的電解質溶液(能維持有效循環血量),以最大限度補充犢牛所丟失的體液是關鍵。當犢牛恢復有效循環血量,微循環灌注不足得到改善之時,休克急癥才能轉危為安。

              1. <tbody id="t799u"></tbody>
              2.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3.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粉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