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養牛技術的不斷提高和市場變化,養牛深層次原因是我國牛羊生產多為農戶散養,規模化養牛技術不高,下面根據養殖戶關于科學養牛的問題整理出如下答案,可供養殖戶參考。
對育成母牛如何管理?
對育成母牛一要科學管理,根據不同月齡,科學調整飼草飼料。二要分槽飼養,以避免互相爭草搶料,又便于按營養狀況科學飼養。三要定時定量,每天喂2-3次,每頓吃入八九分飽即可。四要合理拌料,冬天拌草料要干,夏天拌草料要濕。五要少喂勤添,把一頓草料分成兩,三回喂,每回快吃完時再添加新料,使其保證旺盛的食欲,直到吃飽為止。六要充足飲水,每日飲水2—4次。水溫冬季10—20度為宜。七要“三知六凈”。三知:即養殖戶應對育成母牛要知冷暖,知饑餓,知疾病。六凈:即切實做到草凈,料凈,水凈,槽凈,圈凈,牛體凈。
新引進牛的飼養管理需要注意什么?
對于新引進牛的飼養管理更要重視。因為新引進牛到一個新地方都有一段時間的適應過程。因此,養牛戶必須精心觀察,精心飼養。新引進的牛因環境,飼草,水不適應,容易發生一些疾病。例如:感冒,口炎,消化不良等。因此,養牛戶在育成牛飼養管理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快速育肥牛的方法有哪些?
架子牛或喪失使役能力及繁殖能力的老殘牛在出售或屠宰之前,通過科學的飼料配方和精心的飼養管理,在80~100天的育肥期內可增重100多千克,從而提高牛的出欄率、出肉率和養牛經濟效益。其主要技術關鍵是:嚴格選購架子牛,育肥前搞好驅蟲和整腸健胃,夏季采取放牧加補飼方法育肥,冬春季節在塑料暖棚中舍飼育肥,充分利用青貯、氨化、微貯等秸稈飼料和酒糟等副產物,適當補飼精料即可。
利用秸稈養牛營養如何?
牛是草食家畜,能把牧草和農作物的各種秸稈轉化為肉、奶等畜產品。秸稈養牛就是將農作物秸稈,如玉米秸、稻麥秸等鍘短踩實,裝在密閉的窖或池中,經過微生物作用或用尿素、秸稈發酵活干菌處理,提高了秸稈的營養價值和消化率,每4千克秸稈飼料相當于1千克玉米的營養價值,大大降低了養牛成本,同時秸稈通過過腹還田,有利于土壤改良,提高地力,促進糧食增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