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9月21日9時44分訊(通訊員鄧建飛 陳春明)近日,筆者在黔江區杉嶺鄉尖山子村2組李平林牛舍里看到,村民李平林將一兜兜紅土倒進飼槽里,牛兒們還認認真真的吃起紅土起來。
李林平介紹,這是他多年養殖不斷總結出來的經驗,都是些非常實用的經驗,當然,遠遠不止這一點點經驗。
那么,他究竟還有哪些先進的養殖經驗呢?
買牛要“相面”
買牛時就專挑個頭大、體形好、無毛病、膘情差的“架子牛”。黃牛欠膘不要緊,上膘很快,一些退役的老牛,不準備使役的壯年瘦牛,價格便宜,買來后經精心調養,一般半個月就增膘,見效快。為了買準育肥快、適合外商“口味”的黃牛,買每頭牛時都仔細“相面”:一看個頭和長相。一般要選400公斤以上、毛色純正、身架好、走路穩的犍子牛,毛雜、皮疤、四蹄歪拐的不買。二看膘情。外膘要有六成的膘情,膘太差,如牛臀部“三叉骨”明顯凸起,也不宜購買。三看精神狀態。牛耷拉耳朵、臉難看、鼻疵、精神呆滯有毛病的,也不能買。
放養圈養相結合
李平林采取野外放養加圈內舍養相結合的飼養方式,只要天氣晴好,每天天一亮,就把牛兒趕到山坡上去吃草,呼吸新鮮空氣。
“適度的運動,可以促進牛群機體的新陳代謝,提高抵抗力,降低發病率。”李平林介紹,如果長期圈養,牛的活動空間太小,運動量不足,就會影響它的生長,而且牛在圈舍里吃得單一,甚至還會給牛帶來很多疾病。
“杉嶺鄉尖山村生態好,青料豐富,適合發展肉牛養殖。”李林平介紹,只要不下雨,就把把牛從牛棚里牽出來,一路引到山坡下,讓牛自由放牧,餓了就吃山坡上的青草,渴了就喝清泉水,到傍晚在把牛趕回家。牛群在山坡上放牧的時候,滿山坡跑,邊吃野草邊跑、時跑時停,給牛群提供了大量的自由運動,起到很好的運動目的。
“采取這種放養與圈養相結合的方式,不僅能夠改善牛肉品質,還能提高牛的抵抗力,患病率也大大降低了。”李平林介紹。
喂牛吃紅土
有一次放牛時,李林平偶然發現牛不僅吃山坡上的青草,還會吃空地里的泥土,李林平百思不得其解。他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后不禁恍然大悟。
原來,這種泥土里不但含有礦物質,還有許多動物本身所需要的微生。如鈷、銅、鹽等礦物質,這些都是動物身體所需要的。另外在動物常吃的泥土里,還含有鉀、氧化鐵、氧化錳、氧化鎂、碳酸鈉、硅酸、磷酸、石灰等物質,這些物質在水和空氣作用下,有助于微生物在泥土里的活動,而微生物經過生物化學過程,能生成各種酶,幫助胃消化的功能,泥土里還有乳酸菌,能幫助治療痢疾,消化不良等疾病。
“牛吃泥土,是從泥土里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礦物質。”李平林介紹,后來他隔三差五試著在圈養的牛料里添些紅土,牛兒不但愛吃食長得壯,還很少得病。李平林養的牛也因為體軀豐滿、增重快、產肉性能好,肉質口感好頗受市場歡迎。
合理使用酒糟
在杉嶺鄉一帶,都有酒糟喂牛的經驗。為了能讓自己釀酒的酒糟得到循環利用,于是夫妻倆商量決定養殖肉牛。
在李平林的牛舍旁,筆者看到有兩口巨大的磚砌糧倉,一口裝滿了秸稈、玉米粉末,一口裝滿了酒糟。
李平林告訴筆者,酒糟喂牛有三大好處,一是生產白酒產生的酒糟,經常作為污染物被隨意丟棄,但轉作飼料后,能減少環境污染;二是酒糟蛋白質含量不低,如果適度進食,出欄的牛肉質十分鮮嫩;三是酒糟有很好的適口性、容易消化,由于含有一定量的酒精度,還能有效預防牛發生瘤胃臌氣,有利于牛進食后安心趴臥和反芻。
黔江區畜牧獸醫局高級畜牧獸醫師楊正萬介紹,酒糟是釀酒過程中的直接下腳料,它不僅含有一定比例的糧食可以節省喂牛的精料,它還含有豐富的粗蛋白,約高出玉米含量的2—3倍,同時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酵母菌等,賴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也非常,這是農作物秸稈所不能提供的。與農作物秸稈相比,酒糟的粗料成分也較高。因酒糟都是經發酵后高溫蒸煮后形成的,所以它的粗纖維含量較低,這樣就注定了酒糟作為牛的飼料有很好的適口性和容易消化的特點,而且還能有效預防牛發生瘤胃臌氣。
楊正萬介紹,經屠宰后的現場測定,喂酒糟的牛要比不喂的牛肉質好,纖維細、色澤鮮、有韌性,且比正常飼喂條件下的牛屠宰后凈肉率提高約3﹪-5﹪。按一頭出欄牛體重在600—700千克以上出售的話,每頭牛就額外多收300—600元,其經濟效益相當可觀。剛開始給牛喂白酒糟可能有個別不愿采食的,待有個3—5天順食期后牛就習慣了酒糟的味道,此時投喂便照酒糟為主、秸稈為輔的比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