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唇魚

重唇魚:別名鯪?_唇?_蟲蟲魚,為鯉形目、鯉科、?屬、鯉魚系列品種,原產于亞洲東部,中國、朝鮮、韓國、日本。1776年命名。全體可入藥,有補氣利水、祛風濕、強筋骨之功效。用于水腫,小便不利,腰膝酸痛,行動艱難。已被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加以保護。
棲息于江河上游的珍貴中大型食用魚類,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常在水流較湍急水域的底層活動,喜低溫清水流,湖泊、水庫中較少。1斤能賣到1百多元,可見其珍貴。它生長緩慢,30cm以上生長時間在10年以上。
生存環境:弱酸
最大長度:40cm
形狀分類:梭形
顏色分類:褐色_銀色
活動區域:中下
飼養難度:中等
性情習性:群居
適宜溫度:20℃±4℃
酸堿范圍:6.7±0.4
硬度范圍:8±4
壽命年限:3年
食物飼料:雜食
重唇魚形態特征 >
體長25-40cm,重可達3.5-4kg。體長,略側扁,胸腹部稍圓。頭大,其長大于體高。吻長,稍尖而突出,長度顯著大于眼后頭長。口大,下位,呈馬蹄形,口角向后延伸不達眼前緣。唇厚,肉質,下唇發達,兩側葉特別寬厚,具發達的皺褶,中央有1極小的三角形突起,常被側葉所蓋。眼大,側上位,眼間較寬,微隆起。體被圓鱗,較小。側線完全,略平直。體背青灰色,腹部白色。成魚體側無斑點,小個體具不明顯的黑斑。背、尾鰭灰黑,其他各鰭灰白色。
重唇魚飼養方法 >
屬底棲雜食性魚類,多棲息于水流湍急的河流中。幼魚主要攝食浮游動物、水生昆蟲等。成魚主要以水生昆蟲和軟體動物為食,常見的食物有蜉蝣目、毛翅目、搖蚊科幼蟲以及螺、蜆等軟體動物,也攝食藻類和植物碎片、小蝦和小魚。人工養殖條件下可攝食配合飼料。
重唇魚雌雄分辨 >
在非生殖季節,雌魚沿腹部后緣有管狀生殖突出,而雄魚沒有。在生殖季節,雄魚頭部從眼到吻端有明顯追星,部分雄親魚體表粗糙,而雌魚體表光滑。
重唇魚繁殖方式 >
2齡性成熟。4-6月產卵。成熟卵為橙黃色或灰白色。產卵最低水溫12℃,受精卵皮層反應分為潛伏期、始發期、高潮期、衰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