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電鰻

大電鰻:別名電鰻,為電鰻目、電鰻科、光背電鰻屬、其他系列品種,原產于南美洲亞馬孫河、圭亞那河、奧里諾科河流域,野生于熱帶及亞熱帶的純淡水魚類,多在淺水的池沼或水體較混濁的岸邊活動,體型很大,是原產地著名的食用魚。電鰻的頭部是負極,尾部是正極,身上數千個放電體一起全力放電時的電壓便高達600-800伏特,但這種高電壓只能維持非常短暫的時間,而且放電能力會隨著疲勞或衰老的程度而減退。電鰻除了人類幾乎沒有任何天敵。有視頻顯示,鱷魚將其突然咬住,卻被電流擊得渾身顫抖,最終被電死。
能產生足以將人擊昏的電流,是放電能力最強的淡水魚類,有水中“高壓線”之稱。入選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地球最令人恐懼的淡水動物”之一。其高超的放電本領使其成為十分出名的魚類,是水族館中展示觀賞魚的常客。
生存環境:弱酸
最大長度:250cm
形狀分類:圓柱
顏色分類:褐色_棕色
活動區域:底層
飼養難度:中等
性情習性:危險
適宜溫度:25℃±2℃
酸堿范圍:6.5±0.3
硬度范圍:7±4
壽命年限:12年
食物飼料:小魚小蝦
大電鰻形態特征 >
體長最長可達250cm,重可達20kg。行動遲緩,會時上浮水面,吞入空氣,進行呼吸。整體圓柱形,體表光滑無鱗,背部黑色,腹部橙黃色。背鰭、尾鰭退化,但占體全長近4/5的尾,其下緣有一長形臀鰭,依靠臀鰭的撥動而游動。雖名為“鰻”,但并不是鰻的一種,它在生物分類上和鯰形目的種類更為接近。
大電鰻飼養方法 >
它的生存環境大多為渾濁、緩流的水域。通常在夜間捕食,小魚、蟹、蝦、甲殼動物和水生昆蟲。它可連續放出電流,擊暈獵物后,乘機吞食。人工飼養中對水體更沒什么要求,微酸至中性水質,15℃以上的水溫即可。然后過濾系統盡量提供緩動的水流即可。電鰻直接吞入空氣呼吸,不必擔心缺氧問題。它沒有牙齒,不能牢固咬住獵物,所以每電擊必至對方于死地,投喂時務必小心,不要把手放進水里。
大電鰻雌雄分辨 >
大電鰻繁殖方式 >
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