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t799u"></tbody>
  •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養雞

                雞傳染性貧血病的防治

                編輯:時光雞  時間:2018-06-18   瀏覽:
                摘要:雞傳染性貧血病是由雞感染傳染性貧血病毒而引起,臨床常表現再生障礙性貧血和淋巴器官組織的萎縮, 免疫功能下降;病毒可隨血流廣泛分布全身,主要侵害骨髓和淋巴組織;垂直傳播是本病的主要傳播方式, 消化道和呼吸道途徑也能傳播;病雞發病后主要表現全身癥狀和皮膚肌肉的局部出血;預防本病主要把好引種關,同時加強種蛋和雞舍的消毒管理,對癥治療有助于降低死亡率。
                關鍵詞:雞;傳染性;貧血;防治

                雞傳染性貧血是由傳染性貧血病毒感染雛雞而引起,主要表現再生障礙性貧血和全身淋巴組織的萎縮, 由于本病同時也導致機體免疫功能的降低,因此,也是臨床重要的免疫抑制病之一,嚴重影響生產。 下面筆者就本病的防治和大家作一下交流。
                1 病原簡介
                引發本病的病原為傳染性貧血病毒,該病毒歸屬于圓環病毒科、圓環病毒屬,電鏡下觀察呈球形,直徑約 19~25 納米,對血細胞無凝集活性,遺傳物質為單股 DNA。病毒對乙醚和氯仿不敏感,但易被氧化,次氯酸鹽消毒劑、苯酚等都能起到很好的殺滅作用,但對其他消毒劑表現抵抗。 病毒對高溫有一定耐受性,沸水中能耐 15 分鐘,耐酸怕堿,主要侵害骨髓和淋巴組織。
                2 流行病學
                雞是本病的唯一宿主 ,不同年齡雞都易感染 ,但雞日齡越大,對本病的抵抗力越強,自然狀況下以 15~30 天的雛雞發病最多。 本病以種蛋垂直傳播為主,母雞可于感染后的 2 周之內產出帶病毒的種蛋,病毒在雞胚孵化期間進行大量增殖,對雞胚細胞和出殼后的雛雞造血組織造成破壞,引發全身貧血。 水平方式也能傳播,主要為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播。 由于本病能引發免疫系統的抑制,因此,發生本病的雞群抗病能力非常弱,很容易繼發感染其他病原。
                3 致病性
                雞傳貧病毒主要侵染骨髓組織和淋巴組織,由于骨髓是造血干細胞形成和初步分化的場所, 骨髓的病變使得血細胞的生成發生障礙,血液中血細胞數量減少,無法滿足機體供氧需求,新陳代謝受到影響,以感染后的 12~15 天時癥狀表現最為明顯,病雞機體產熱機能下降,畏寒怕冷,喜扎堆。 淋巴組織是免疫細胞成熟的場所,受到病毒攻擊出現病變后,血液中的不成熟免疫細胞數量增多,對外界病原感染的識別能力、吞噬能力和分解能力下降,致使病雞很容易繼發感染。
                4 臨床表現
                發病雞由于機體血細胞數量少,攜氧能力不足,機體表現廣泛性缺氧,病雞呼吸加快加深,畏寒怕冷,喜歡獨臥于溫暖地方,雙眼迷離,精神不振,不喜歡活動。 雞冠、肉髯、鼻孔、面部皮膚等處表現貧血發黃,嚴重的能在翅下部位,胸部和腿部肌肉處發現有出血點,發病后的 24 小時,皮膚表現潰爛、壞死 ,久之形成壞疽性皮炎。 血液檢測可發現紅細胞數目和血紅素含量明顯低于正常值,白細胞和血小板的數量也減少,皮膚如果有傷口則會流血不止,傷口不易凝固。 有些雞發病后能耐過,但后期易出現發育不良。
                5 病理變化
                病雞表現全身廣泛性出血,皮下、肌肉等處尤為嚴重,血液明顯稀薄如水,血管變脆,受到機械性刺激后很容易破裂出血 ,傷口血液凝固不良,血液顏色發暗。 免疫器官胸腺發生萎縮,骨髓呈粉紅色或淡黃色,脂肪含量升高,造血功能下降。 法氏囊表現萎縮,囊外壁呈半透明狀,有時能看到里面的褶皺,肝臟腫大,表面有土黃色或蒼白色壞死灶,表現出貧血性壞死的病理變化,脾臟和腎臟因貧血而顯得蒼白,胃粘膜也有出血。
                6 診斷
                由于病毒可隨血液流動至全身組織器官, 故病雞幾乎所有的部位都能分離到病原,實驗室最常用的組織是肝臟組織,取病變嚴重的部位,無菌采集部分組織,用眼科剪剪碎后加入適量生理鹽水制備呈肝臟懸液,之后再加入等量的氯仿處理,接種到 1日齡的 SPF 雞中,半個月后即可進行血液檢查,如果紅細胞壓積低于 27%則表明紅細胞生成受到影響,同時股骨骨髓變黃白色,胸腺萎縮明顯時可對本病進行確診。
                7 防治
                目前我國還沒有有效的商品疫苗能夠預防本病, 臨床上只能通過采取綜合性的防疫措施進行防控,要把好引種關,在引進種雞時,一定要對所要引入的雞群進行仔細檢疫 ,如果在 12 日齡以后發現有可疑癥狀的病雞出現,立即剖檢,確診為本病的則全群淘汰。
                垂直傳播是本病的主要傳播方式, 除了加強種雞群的管理外,種蛋孵化期間務必做的嚴格消毒,科學管理 ,雛雞出殼后及時免疫馬立克疫苗, 一周齡和半月齡時還要免疫新城疫和法氏囊疫苗, 因為這些疾病也會導致免疫抑制和出血表現, 如不免疫,一旦發生混合感染,則發病率和病死率將大大增加 ,損失將非常巨大。
                除了垂直傳播外, 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播也能造成本病的蔓延,發生過本病的雞場或疫區養雞場需要加強消毒管理,消毒劑可使用次氯酸鈉溶液或苯酚,消毒時不留死角徹底殺滅。 為了防止通過飲水傳播,建議飲用 0.1%的高錳酸鉀水,高錳酸鉀具有一定的氧化性,不但能對病毒具有殺滅作用,還能凈化水質 ,防止其他病原菌繼發感染,輔助預防本病。
                目前本病還沒有較好的治療藥物和方法, 臨床發生后只能對癥治療,可對病雞使用電解多維、礦物鹽和具有補血作用的中藥,促進血液生成,增強機體代謝,有效減少死亡率。
              1. <tbody id="t799u"></tbody>
              2.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3.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粉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