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t799u"></tbody>
  •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養雞

                散養雞球蟲病與白冠病的防治

                編輯:火雞  時間:2018-06-18   瀏覽:
                夏季高溫高濕的氣候條件為寄生蟲的生長繁殖提供了良好條件, 因此夏季是雞寄生蟲病的高發季節, 散養雞由于設施簡陋、管理粗放,極易造成寄生蟲病的感染,引起雞體組織、器官、細胞的損傷,破壞機體的消化功能,表現營養缺乏、生長發育受阻、生產性能下降、消瘦、貧血等癥狀,抑制育雛和育成期的生長發育, 如預防措施不當,各種日齡散養雞均有發生的可能,導致雞生產性能下降, 給養雞業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1 球蟲病
                雞球蟲病是艾美爾科多種球蟲寄生于雞腸道內所引起的寄生蟲病, 是養雞業常見、重要的一種寄生蟲病,一般爆發于 3~6周齡的雛雞,對養雞業危害十分嚴重。
                病原特點: 寄生于雞的艾美爾球蟲共有 7 種,分別是柔嫩、毒害、堆形、巨型、布氏、和緩、早熟艾美爾球蟲。 其中柔嫩艾美爾球蟲寄生于盲腸,又稱盲腸球蟲,是雛雞球蟲病的主要病原;其余球蟲寄生于小腸,稱小腸球蟲。 各種球蟲往往混合感染。
                流行特點: 球蟲病主要感染 3 周齡的雛雞,病死率可高達 50%。 北方從 4 月份開始到 9 月末為流行季節, 以 7~8 月份最為嚴重。多發生于 3 月齡以內的雞,尤其是散養雞 ,1 月齡左右多發生盲腸球蟲病,2月齡以上的雞主要發生小腸球蟲病。 高溫潮濕、密度過大、維生素缺發是誘因,可加重病情,增加死亡率。
                臨床癥狀: 盲腸球蟲病常見于 15~50日齡的雞,病雞翅膀下垂、羽毛蓬亂、嗜睡、食欲不振、 雞冠蒼白、 嗉囊內充滿水或氣體,同時排出血便。 小腸球蟲病常見于 3~20 周齡的雞 ,病雞雞冠蒼白消瘦 、精神委頓、兩腳無力、癱倒不起、羽毛松亂、藏頭縮頸、下痢,排出大量黏液樣棕褐色血便。
                剖檢病變: 盲腸球蟲病病變部位主要在盲腸,盲腸粗大,充滿血液或血凝塊,腸壁肥厚,有許多出血斑并發生糜爛,其他臟器均有不同失血特征。 小腸球蟲病病變多發生在小腸前段,病變腸管異常粗大,一般比正常粗大 2~3 倍,漿膜面可見白斑和出血點,切開腸管,可見黏膜面有許多出血點,內容物中常有黏液和血凝塊。
                預防:雛雞與成雞嚴格隔離,及時清除雞糞,以減少感染機會。 加強飼養管理,保持雞舍干爽,雞舍內的地面、用具、人員、定期消毒 , 進雞前的空雞舍沖洗干凈后用20%的生石灰乳液進行地面處理, 如有條件可用火焰噴燈進行灼燒, 對殺死舍內球蟲卵囊有很好的效果。 預防藥物主要有地克珠利、莫能菌素等,按常規量添加不得低于 7 天。
                治療: 目前臨床治療球蟲病效果好的的用藥方式是使用中藥制劑拌料 ,5~7 天為一療程,選擇具有驅蟲、止血涼血、解毒、消炎功效的中藥如柴胡、苦參、清篙、地榆炭、白茅根等拌料;同時用磺胺氯丙嗪鈉飲水,連用 5~7 天。 適當添加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 A、維生素 K3 及維生素 B。
                2 雞白冠病
                本病是住白細胞原蟲寄生于雞的血細胞和內臟器官組織細胞內所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在我國南方常呈地方性流行,因該病常造成病雞雞冠和肉垂蒼白, 故又名白冠病,該病對雛雞和童雞危害嚴重,常引起大批死亡。
                病原特點: 雞住白細胞蟲主要有卡氏和沙氏兩種, 蟲體在體內裂殖體和配子體兩個發育階段, 前者主要寄生于雞的內臟器官的組織細胞內, 后者主要寄生于雞白細胞和紅細胞內。
                流行特點: 本病的流行有明顯的季節性 ,多發生于 7~9 月份 ,成年雞較雛雞更易感染。
                雛雞感染率低,發病死亡率高;成雞感染率高,發病死亡率低,多為帶蟲者。 沙氏住白細胞原蟲傳播媒介是蚋, 卡氏住白細胞蟲的傳播媒介為蠓。
                臨床癥狀:雛雞和童雞癥狀明顯,發病率和死亡率高,病雞體溫升高,貧血,雞冠和肉髯蒼白,排草綠色糞便,咳血、呼吸困難而死亡 ,雛雞 3~6 周發病嚴重 ,死亡率可達 20%~80%,成年雞死亡率低 ,產蛋率下降。
                剖檢病變:剖檢病雞可見肌肉蒼白、全身性出血,肝脾明顯腫大,質脆易碎,血液稀薄、色淡;全身皮下出血,胸肌、腿肌、心肌有大小不等出血點, 尤其是腎肺出血嚴重;在胸肌、腿肌、心肌、肝臟等器官上有針尖大小白色小結節突出表面, 嚴重時可見腹腔內有血凝塊;產蛋雞見卵巢變形,卵泡破裂,有卵黃性腹膜炎病變。
                預防: 定期消毒和噴灑一些殺滅昆蟲的藥物,消滅中間宿主。在白冠病流行季節對雞舍內外定期噴灑殺蟲劑, 如用 0.01%的敵百蟲或溴氰菊脂等, 禽舍門窗也可考慮用細網眼紗窗封閉,以防庫蠓飛入雞舍。治療 : 磺胺間甲氧嘧啶鈉按 50~100毫克/飼料配合維生素 K3 混合飲水, 連用3~5 天,間隔 3 天后,藥量減半后再連用 5~10 天即可。 或用氯喹胺每千克拌料 200 毫克,連喂 3 天,隔 2 天,再喂 3 天。也可用復方泰滅凈,前 3 天用 0.8%,后 7 天用 0.2%拌料喂服,療效很好。
              1. <tbody id="t799u"></tbody>
              2.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3.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粉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