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家禽球蟲病,我們每個養殖生產者必須了解不同球蟲損害家禽的作用機制,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防控效果。因為如果你想控制一種疾病,那你就必須要知道這種疾病。簡單來說,家禽球蟲病既有宿主特異性又有部位特異性,這意味著不同種類的球蟲還是相對較容易識別。事實上,任何一個懂得解剖家禽的人都能學到這些基本知識,而且可以在段時間內學會辨別出不同種類球蟲的明顯特征。
目前來說,對家禽致病的球蟲都屬于艾美耳球蟲的大家族,并以不同的方式生存。例如,柔嫩艾美耳球蟲主要定殖于盲腸,對其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最嚴重的情況會造成盲腸極度擴張,并含有大量血液,甚至死亡。而堆型艾美耳球蟲主要定殖于十二指腸,一般不致死雞,但是其會嚴重影響家禽的生長性能且不表現任何臨床癥狀,這將大大增加飼料成本。它還會導致家禽拉稀糞,以及降低產蛋率。
一、球蟲的生命周期
家禽球蟲的生命周期看起來簡單,但實際上是相當復雜的。一般來說,家禽球蟲的整個生命周期分為三個階段 :孢子生殖、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其中孢子生殖和裂殖生殖屬于無性生殖,而配子生殖則屬于有性生殖。它在腸上皮細胞內不斷進行有性和無性繁殖,使上皮細胞受到嚴重的破壞。正因如此,我們不能在實驗室里培養球蟲。如果想要研究家禽球蟲的話,那么我們必須在活的家禽進行試驗。
事實上,糞便排出的卵囊,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條件外界環境下,約經過 1-2 天發育成孢子化卵囊。一個這種卵囊被家禽吃了以后,子孢子游離出來,鉆入腸上皮細胞內發育成裂殖子、配子和合子。合子周圍形成一層被摸,被排出體外。這些小卵囊是非常有效的倍增器,幾天時間可大量的繁殖擴增。球蟲的生命周期通常需要 5 至 7 天,這取決于不同的球蟲種類。經過這種繁殖周期,且不斷的侵害家禽腸道的不同部位,導致對腸壁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
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話,球蟲菌群將會簡單地生長再生長,從而造成越來越嚴重的腸壁損傷。如上所示,每個不同種類的艾美耳球蟲對不同部位的腸道會造成不同嚴重程度的影響(見下圖)。幸運的是,目前 按 照 Johnson 和 Reid(1970) 設計標準的病變記分法來檢測球蟲病的種類和嚴重程度仍然是相對直截了當的。對于診斷球蟲病來說,這是一種解釋性研究,但也是一種比較標準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家禽死亡就必須馬上進行活組織檢查——堆型艾美耳球蟲所造成的病灶很小,而且在家禽死亡后很快就會出現退化的情況,從而導致難以確認球蟲的類型。另外同樣重要的是,在進行剖檢需要花足夠的時間來檢查整個腸道,而不僅僅只是關注十二指腸和盲腸。
一般情況下,當我們把家禽的整個腸道取出來之后,首先我們應該檢查腸道外壁是否有巨型艾美耳球蟲的癥狀。隨后剖開腸道檢查內部時,我們應該注意不要過度擾亂 腸道的內容物,因為這可以為我們了解家禽如何處理飼料提供線索。
當我們觀察腸道病變的時候,對所發現的最嚴重的病變進行記分是非常重要的,并利用這些信息分析球蟲病暴發的原因。而在不同種類的艾美爾球蟲中,堆型艾美爾球蟲在其最嚴重高的感染形式也是很難檢測到的——即溫和型病例的白色斑點將會合并成一個白色的斑塊。而臨床上,有時我們往往會錯過這些記分最高的病變。此外,同樣重要的是我們在解剖的過程中不能過于粗暴,因為這很有可能在打開腸道的過程中刮破病變部位 ( 見圖 1)。

堆型艾美耳球蟲(E.acervulina)主要寄生于十二指腸及小腸前段,具有一定的致病作用(中等致病性)。其特征性病變是內腸壁會出現白斑(輕度感染),而嚴重感染時斑塊合并,引起腸壁增厚和腸道出血等病變 ;
巨型艾美耳球蟲(E.maxima)主要寄生于小腸,以中段為主,中等致病性。腸壁增厚,粘液樣血性滲出物,瘀斑 ;
柔嫩艾美爾球蟲(E. tenella)主要寄生于盲腸一側或兩側,對家禽致病力最強的球蟲。開始發病時,腸腔內有充血,腸管暗紅色腫脹,腸壁擴張,松弛,肥厚和嚴重壞死,腸腔中有凝固的血液,腸漿膜上有明顯的球蟲增生的小白色點和密密麻麻針尖樣小出血點相間在一起,在上皮細胞細胞再生不完全的部位可出現疤痕組織,腸腔中有凝固的血液,該型會造成雛雞大范圍死亡。排血便是這種球蟲的外部特征。
布氏艾美耳球蟲(E.brunetti)主要寄生于小腸后段,盲腸根部,具有較高的致病力,能引起腸道點狀出血和卡他性炎癥毒害艾美耳球蟲(E.necatrix)裂殖生殖在小腸中上 1/3 段上皮組織,配子生殖在盲腸上皮細胞內,致病力強。較為罕見,但對大日齡的家禽可造成嚴重的腸道病變。淤血、出血、腸壞死和血性糞便僅是這類球蟲其中一些病理變化,嚴重時甚至會造成大量死亡(氣脹白點(裂殖體)瘀斑,充滿血液的粘液滲出物)。
二、家禽球蟲病的防控
對于防控家禽球蟲病來說,其中一項關鍵的措施是有效地清潔雞舍內的糞便。高溫焚燒是一種有效清除地面上球蟲卵囊的方法,但這不能清除墻壁、進料器和飲水器的卵囊(孢子);
常規的抗球蟲藥(屬于離子載體類抗生素)可有效抑制球蟲的孢子形成 ;
一些化學合成的抗球蟲藥也可交替使用 ;
疫苗接種在防控球蟲病方面也是確實可行的。從目前來看,球蟲疫苗通常用于飼養時間較長的家禽。
三、用有效的健康管理來防控壞死性腸炎
眾所周知,家禽壞死性腸炎的主要誘發因素是球蟲病,不過目前已有許多方法可以減緩這種感染的風險。誘發因素對于一些疾病的暴發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研究發現,產氣莢膜梭菌屬于條件性致病菌,即單純的給雞接種大量的產氣莢膜梭菌并不會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但如果同時感染球蟲 病,則會表現出典型的臨床表現。因此,對于預防壞死性腸炎來說,我們可以通過消除這些主要誘發因素來避免壞死性腸炎的發生。一般情況下,當產氣莢膜梭菌勝過腸道內更多的共生菌群,開始成為主導菌群時,它們就會釋放出大量的壞死毒素,從而造成腸道的壞死。梭狀芽孢桿菌的生長主要依賴于外源的蛋白質,所以另一個重要的風險因素是高蛋白飲食。此外,應激也是一個眾所周知的誘發因素,包括熱應激和放養密度。飼料中的霉菌毒素(甚至低于歐盟規定的最高標準)也會顯著增加壞死性腸炎的風險。這種疾病常見于 2 ~ 4 周內的家禽,而這一時期家禽免疫系統的水平往往較低。
四、預防
總的來說,控制球蟲病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殺死病原菌(球蟲)。而抗生素是唯一能徹底殺滅球蟲的治療方法,不過科研人員正努力尋找替代方法來抑制病原菌(球蟲)的感染。從目前來看,暫時沒有任何飼料添加劑或疫苗能夠 100% 的防控球蟲病。離子載體類抗生素對于球蟲病的防治來說提供了很好的保護效果。確保家禽腸道菌群的平衡將會是未來家禽健康狀況所關注的重點,這有助于防止梭菌成為腸道內的優勢菌群。不過,對于養殖戶來說,主要重點應該是通過采取有效的球蟲防控方案來預防環境中的潛在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