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雞在產蛋期間與其正常生長期間其采食量是有所不同的,所以養殖戶在種雞不同的飼養期間需采用不同的飼養方案。
預產期,即光照刺激至有5%的雞產蛋(155~182日齡)
此階段是雞生殖器官的快速生長階段。增加光照時間一般以22周齡雞群的生長發育情況為準。預產期光照程序的確定需考慮以下因素:22周齡時體重是否達到標準體重,營養貯備是否達到標準,胸部肌肉橫斷面呈V字形的雞數應占80%以上,主翼羽殘留1~2根的雞數應有80%以上。
23周齡后,加料不能操之過急,要少量多次添加。此階段的超量飼喂,將直接導致種母雞子宮結構異常、體重超標,種蛋品質差、孵化率低,同時造成雙黃蛋的比例高及由于腹膜炎或脫肛引起的死亡率增加等。產蛋率達到5%以前,每周加料2~3次,每次不超過3 克;產蛋率達到5%以后,要每天加料,直到達到產蛋高峰。
產蛋前期,即有5%的雞產蛋至產蛋高峰(183~210日齡)
此階段是產蛋率上升階段,體重和蛋重都在增加,飼料量的增加必須先于產蛋的增加,否則母雞利用自身體脂肪儲備補充飼料中營養素的不足,雞表現出產蛋率緩慢上升。種雞從開產到產蛋高峰應獲得持續的增重,且產蛋高峰以后的整個產蛋期,都要保持一定的增重(每周增重15~20克)。加料原則:飼料量的增加必須先于產蛋率的增長,這種需要的主要原因在于許多母雞的產蛋率要高于雞群的平均產蛋率。
產蛋率上升階段的雞群應實行動態管理,根據每天蛋重繪制蛋重曲線并添加趨勢線,了解蛋重增長趨勢,指導加料。
產蛋高峰期(211~280日齡)
此階段要保證雞維持體能和能量進食量的平衡。保證雞每天都能攝入足夠的營養物質,高產才有物質基礎。影響維持體能的因素包括體重、產蛋率、蛋重、環境溫度。
高峰后期(281~462日齡)
為了保持種母雞高產的持久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合格種蛋的產量,產蛋高峰后期必須減料。如果種雞采食量超過需要量,它可以通過脂肪沉積繼續增重。脂肪沉積速度是影響高峰期后產蛋率和受精率的關鍵因素,所以應根據雞的體重及產蛋率的變化調整喂料量,以調節脂肪的沉積速度。種雞減料的準確時間應取決于雞的生長史及雞群的狀況。對于產蛋率比較高的雞群第一次減料不應早于34周,并且減料要逐步進行。
產蛋高峰后期有計劃地減少喂料量,使雞群的周增重穩定保持在15~20克,這樣可以維持較好的產蛋率、受精率、孵化率和蛋重。每周應在分析體重、蛋重、吃料時間、日產蛋數及雞群狀況等數據的基礎上來決定喂料量并及時根據雞舍環境溫度變化來調整。減料總量為高峰期料量的8%~12%。減料原則:先快后慢,每只一周減料0.5~1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