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孵化過程中,孵化管理人員通常可以選用以下四種方法來控制孵化的溫度。
1、“蛋溫”和“給溫”的區別:孵化溫度分“蛋溫”和“給溫”,“蛋溫”是指種蛋的表面溫度, “給溫”是指孵化機內空間的溫度。目前在孵化工作中,有兩種控溫方法,一種是測控機內空間溫度即“給溫”,一種是測控“蛋溫”。
2、測控機內空間溫度的孵化方法:過去生產的孵化機,溫度傳感器都是固定在機內空間里,只能測控機內空間溫度。但是種蛋在孵化的過程中,“蛋溫”和孵化機內空間的溫度是不一樣的,剛開始孵化時,種蛋不能產生溫度,要想達到“蛋溫”38度,孵化機內空間的溫度需要達到39度才行,,隨著胚胎日齡的增加,胚胎漸漸產生了體溫,這時候想保持“蛋溫”38度不變,孵化機內空間的溫度就需漸漸降下來,到了孵化后期,孵化機內空間的溫度降到37度,蛋溫就能達到38度以上。所以使用這種孵化機,要不斷調整孵化機內空間的溫度,才能達到種蛋的需要。另外,每臺孵化機內的溫度均勻度和均溫風機的風速等參數都不一樣,所以孵化人員不但要有孵化經驗,還要對所使用的孵化機有一定的使用經驗才行。目前多數孵化技術方面的書里介紹孵化溫度,都是按照這種孵化機特點來編寫的,所以有孵化溫度要“前高”“中平”“后低”等等說法。
3、看胎施溫:看胎施溫就是孵化人員定時抽查照蛋,根據標準照蛋圖的“蛋相”(參照 照蛋與 胚圖)與抽查照蛋時的“蛋相”的差距,來調整孵化溫度。溫度低,發育慢,溫度高,發育快,通過幾批次的看胎施溫,可制定出適合本機型、本品種的最佳施溫方案。種蛋在孵化過程中,每天的“蛋相”均不相同,但差異較小,實際運用時只要抓住三個主要階段即可。
4、測控“蛋溫”的孵化方法:是近幾年來新興的孵化方法,這種孵化方法要求孵化機的溫度傳感器直接放在種蛋上面,整個孵化過程中,孵化人員只根據所孵品種的需要設定一個孵化溫度,孵化機會根據蛋溫的變化來自動調整孵化溫度,沒有孵化經驗的人也能孵好,使用這種孵化機要用幾只體溫表多測幾個地方的溫度,把溫度傳感器放在溫度不高也不低的地方。每3-5天用照蛋器把溫度傳感器周圍的種蛋照一遍,確保溫度傳感器周圍的種蛋沒有死胚蛋,和機內其它地方的種蛋發育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