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5月購進的散養柴雞當前都陸續進入高產期。但秋冬氣溫低,晝夜溫差大,雞群應激大,熱量消耗增大,同時外界飼料資源逐漸枯黃,不能滿足其營養需要,加上自然光照時間變短,常導致雞生產性能下降,甚至停產,而且還容易出現呼吸道疾病、胃腸道疾病。當前,養殖戶如果及時采取措施,從細微處入手,將每個細節做到位,柴雞定能實現穩產、高產。
保溫通風相互協調
散養柴雞,一般采用放牧與補飼相結合的方式,柴雞的采食、活動等行為受環境氣候變化影響很大。實際生產中,提倡養殖戶入秋后在向陽處建塑料活動暖棚,暖棚內側底部圍1米高的鐵絲網圍墻,以防雞只啄壞暖棚,也可在天氣暖和時通風。活動暖棚的面積以每平方米4~6只為宜。秋冬天氣惡劣時盡量減少放養時間,一般情況下就在塑料暖棚內活動,天氣暖和時可在上午9:00以后放養,下午3:00左右收回。
建塑料暖棚保溫一定要注意通風換氣,最好在南面向陽處留有一排換氣窗,北面可少留幾個,一般不刮風的情況下,可將有鐵絲網部分的塑料掀起通風。這樣既能保持棚內空氣新鮮,同時有利于保溫。
補飼補光有機結合入秋后尤其是到了冬季應人工補光照達到16小時,通常實行早晚兩次補光,早晨固定在5時開始補到天亮,傍晚5時開始補到晚上9時。蛋雞的光照時間最長不超過17小時,同時必須保證蛋雞有8小時的黑暗時間休息。補充光照時間開燈與關燈的時間要有規律,以免打亂雞的生活習慣,引起不安,甚至驚群;蛋雞光照應逐漸延長,不能縮短,否則會出現產蛋下降。
增加光照與飼喂制度要有機結合。單給光照不給飼料會出現疲勞,尤其是冬季,在光照下無料可吃,雞不斷活動,能量消耗更多,因此應注意補飼。
常發疫病及早預防要想防治疫病,除了保證飼料營養、做好保溫工作、合理通風補光外,還應注意以下三點:一是建立衛生消毒制度。包括雞體消毒、飲水消毒、用具消毒、環境消毒,同時嚴禁閑雜人員、收購雞蛋和淘汰雞的商販進入生產區。二是做好疫苗預防接種。夏秋、秋冬交替前做好禽流感疫苗的預防,然后每2~3個月注射一次,新城疫疫苗要根據抗體檢測不定期進行,原則上每隔2~3個月一次。在免疫接種前后3~5天停服抗生素、磺胺類藥物,在飼料中適當添加抗應激藥。三是勤于觀察,及時治療。細心觀察雞群,及早發現、隔離、診斷、治療病雞,妥善處理病死雞,做好消毒工作。同時還應隨時注意周圍地區疫病發生情況,以便及時采取相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