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t799u"></tbody>
  •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養雞

                蛋雞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需求

                編輯:  時間:2017-07-21   瀏覽:

                  蛋雞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需求如下介紹:

                  自由采食

                  1.育雛期(0-6周齡):蛋白質18%、代謝能12.18兆焦/公斤、鈣0.9%、有效磷0.42%的玉米一豆粕一麥麩飼糧,供雞自由采食。

                  2.生長期(7-12周齡):蛋白質15%、代謝能12.18兆焦/公斤、鈣0.7%、有效磷0.38%的玉米一豆粕一麥麩飼糧,供雞自由采食。

                  3.育成期(13-18周齡):蛋白質12%、代謝能12.18兆焦/公斤、鈣0.7%、有效磷0.38%的玉米一豆粕一麥麩飼糧,供雞自由采食。其中,含硫氨基酸、賴氨酸及色氨酸的含量分別占飼糧蛋白質的4.3%~4.7%及0.93%。

                  限飼

                  1.育雛期(0-6周齡):由于土雞的生長速度緩慢,因此,在育雛期不適合采用限飼。蛋白質18%、代謝能12.18兆焦/公斤、鈣0.9%、有效磷0.42的玉米一豆粕一麥麩飼糧,供雞自由采食。

                  2.生長一育成期(7-18周齡):在此期間采用對照限飼。蛋白質15%、代謝能12.18兆焦/公斤、鈣0.7%%、有效磷0. 38%的玉米一豆粕一麥麩飼糧,以自由采食量的70%進行限飼,或者蛋白質13%、代謝能12.18兆焦/公斤、鈣0.7%、有效磷0.38%的玉米一豆粕一麥麩飼糧以自由采食量的85%進行限飼,可以減輕生長期體重及其腹脂含量,并延遲性成熟日齡。

                  產蛋期營養需要量

                  蛋白質14.5%、代謝能11.34兆焦/公斤、鈣3.6%、有效磷0.39%、含硫氨基酸0.45%、賴氨酸0 8%的玉米一豆粕一麥麩飼糧,供雞自由采食。

                  蛋雞26-45周齡營養需要

                  生理特點:

                  1、產蛋率維持在較高水平;

                  2、對鈣磷需求比例發生變化;

                  3、采食量調節能力能夠滿足雞只營養需求;

                  4、機體各項代謝機能維持在很高水平,消化能力強。

                  營養需要:

                  1、可以加大雜粕類原料的使用比例,降低飼料成本而不影響產蛋性能的發揮;

                  2、控制原料中霉變及細菌數量,降低日糧種有害因子對雞只的不利影響;

                  3、通過調整飼料營養指標、控制飼料量等措施,限制雞體的增長,延緩產蛋下降速度。

                  一、各期生長及營養需要特點

                  雞在能量采食方面有自行調節進食量的本能,所以飼糧中能量與蛋白質、氨基酸,能量與礦物質,微量元素、維生素的比例十分重要。能量不足時蛋白質就脫氨供作能量用,能量過多就在體內蓄積脂肪,對生產不利。

                  (一)雛雞的生長特點與營養需要

                  1.雛雞的生長特點

                  生長迅速,代謝旺盛:雛雞兩周齡體重約為出生重的2倍多,6周齡為10倍,8周齡為15倍多。前期生長快,以后隨日齡增長而逐漸減慢,要保證滿足其營養需要。

                  羽毛生長快:幼雛的羽毛生長特別快。在三周齡時羽毛為體重的4%,四周齡時增到7%,以后基本保持不變。從孵出到20周齡羽毛要脫換4次,分別在4-5周齡,7-8周齡,12-13周齡,18-20周齡。羽毛中蛋白質含量為80~82%,為肉、蛋的4~5倍。因此,雛雞對日糧中蛋白質(特別是含硫氨基酸) 水平要求高。

                  胃容積小,消化能力弱:幼雛消化系統發育不健全,胃容積小,進食量有限;同時消化道內又缺某些消化酶,肌胃研磨飼料能力低,消化力差,所喂飼料須纖維含量低,易消化,否則產生的的熱量不能維持生理需要。

                  敏感性強:各種營養物質缺乏或有毒藥物過量,會反應出病理狀態。

                  2.雛雞的營養需要

                  能量:幼雛日糧應保證含有規定量的能量。由于雞能按其能量需要來部分調整采食量,才有可能用一種日糧去飼喂一群大小、發育程度相仿的雞。在最初五周內幼雛料每千克應含代謝能約2900千卡,需敞開飼喂。平養雞比籠養雞活動多,能量需要更多些。

                  蛋白質:幼雛蛋白質需要量取決于其對正確比例的氨基酸的需要量。因此,日糧不僅需要足夠的蛋白質,而且必須是優質蛋質。

                  礦物質和維生素:參考育成雞的需要量。

                  (二)育成雞的生長發育及營養需要特點

                  1.生長發育特點

                  7~8周齡以后,雛雞已對外界有較強的適應能力,生長仍很迅速,發育也很旺盛,各種器官發育已趨于健全。此階段是長骨骼,長肌肉最多的時期,羽毛經幾次脫換后出成羽,脂肪沉積隨日齒增長而逐漸累積,育成中后期生殖系統開始發育至性成熟。

                  育成期是發育的關鍵時期。雞必須以與該品系相應的速度生長。此階段的營養需要與幼雛階段有很大不同。主要區別在于:育成日糧的蛋白質必須比幼雛日糧大大減少,這樣不但滿足需要,而且以盡可能低的成本培育出母雞。

                  2.育成雞的需要

                  能量:應為每千克日糧27000~2850千卡代謝能,但在炎熱氣候中,采食量下降,不能攝入足夠的飼料;在氣候寒冷時,雞又采食太多,增重過快。需注意雞的采食量。蛋白質:育成期日糧蛋白質的含量應隨體重增加而減少,因為育成期小雞每天蛋白質需要量相當恒定。如果日糧中蛋白質含量不減少,由于其采食量與日俱增,每天蛋白質攝入量就會增加。蛋白質攝入量超過需要對雞并無好處,使雞的培養成本增加。同時,飼料配方必須含有某些氨基酸的最低需要量。

                  維生素需要量:需要添加13種維生素。由于腸道有合成維生素K的功能,只要不服用抗菌素藥物時,就不必考慮添加膽堿,不是必需維生素,其不足可由多余的蛋氨酸轉變得到,它對脂溶性維生素有拮抗作用,所以一般預混料中沒有考慮。脂溶性維生素在生長雞的整個階段一樣;B族維生素初期需要量高,后期需要量越來越少。

                  微量元素需要量:應考慮添加的微量元素有:鐵、銅、鋅、錳、磺、硒。一般飼料中或多或少都含有,但由于飼料情況復雜,其利用率的變異很大,所以對某些元素需作部分補充。如鐵,按需要量的50%添加,其它元素按需要量從預混料中添加,飼料中無論含量多少,只作為安全量處理。鉀、鎂在飼料中含量足夠雛雞需要,實踐中也很少有缺乏癥,不考慮補加。

                  (三)產蛋雞的生理及營養需要特點

                  1.產蛋雞的生理特點

                  在開產前一個月雞每天的采食量幾乎不變,直至開產前四天,每天采食量減少20%,并且保持低采食水平至開始產蛋。在開產的最初四天里,糧食每天迅速增加,以后又中等程度增加,直到四周后,在此之后,采食量增加極其緩慢,在開產前2、3周至開產后1周其體重大約增加340~350克,其后體重增加特別緩慢。

                  2.產蛋雞的營養需要

                  能量:產蛋雞平均每天需代謝能320~350千卡,日糧中應含代市場能2860千卡/千克。產蛋雞的能量需要隨體重、環境溫度、產蛋率的變化而變化。環境溫度對能量進食量的影響較大,氣候寒冷日糧能量水平不應低于2750千卡/千克。

                  蛋白質:產蛋初期,大約每天需要19克粗蛋白,其中包括410毫克蛋氨酸和820毫克賴氨酸,才能維持正常生長發育和高的需要。產蛋雞的蛋白質需要量與產蛋率有密切關系。產蛋日糧中的蛋白質比早期生長所需的18%~20%要低得多。開產前,小母雞日糧蛋白質只需13%,但當產蛋達高峰時,蛋白質需要量可能高達17~19%;產蛋后期,又防至14%。

                  調整日糧的蛋白含量可改變蛋的大小。

                  維生素:大致和生長雞差不多,但脂溶性維生素需要量比生長雞多1.5~2.5倍。B族維生素需要量與生長雞差不多。種母雞核黃素、吡哆醇(B6)和葉酸需要量都比產蛋雞高50%,泛酸需要量是產蛋雞的5倍。這是因為這些維生素不但應滿足母雞產蛋的需要,而且還應有足夠的數量貯存于種蛋中,以待孵化時胚胎發育的需要和育雛初期的需要。

                  礦物質:最易缺乏的是鈣、磷,產蛋雞的需鈣量比生長雞高3~4倍,增加的鈣量完全用于蛋殼生長。產蛋雞飼料中含鈣量一般為3%多一點,過多會抑制食欲,缺鈣時易出現軟骨癥、軟殼蛋、砂皮蛋,超量時會影響磷、鐵、銅、鈷、鎂、鋅等礦物質的吸收。

                  在雞開產前的短時間內,大量鈣沉積于長骨中,這一過程發生于開產前二周內,可在預期開產日這前10天增加鈣攝入量,磷的攝入量甚低,和生長雞差不多。總磷太多或太少會影響蛋殼的正常鈣化。蛋殼質量差的強度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日糧含磷過多,但日糧總磷偏低又會增加入舍母雞死亡率。總磷推薦0.5%,其中 0.1%-0.2%為無機磷。

                  種公雞的營養水平。

                  繁殖期種公雞的營養需要量比種母雞低。采用代謝能2.6-2.9千卡/千克,蛋白質11-12%的飼糧,均對繁殖性能無不良影響,低蛋白飼料反而對維持公雞的正常體重有利。

                  采精頻繁者,建議采用12-14%的蛋白質飼料,如氨基酸平衡,無需添加任何動物蛋白質飼料。

                  二、各周齡參考采食量

                  雞每天的飼料需要量是以能量和蛋白質的需要量為根據的,而且,雞可根據其能量而改變采食量,從而影響蛋白質消耗量。這里給出適中氣溫,按標準飼養下的平均數字。

              1. <tbody id="t799u"></tbody>
              2.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3.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粉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