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戶自己配制飼料,不但能充分利用本地飼料資源,有效降低飼養成本,在飼養當地畜禽品種時,還有更好的適應性,能使肉、蛋更有風味,滿足消費者追求綠色、追求自然的時尚需求,能更好地占領一方消費市場。但在具體操作中,許多養殖戶缺乏飼料配置方面的技術和設備,自配飼料往往出現營養不均衡,養殖效益不太理想。為此,筆者總結了自配飼料需要掌握的10大訣竅,現介紹如下,希望能給廣大養殖戶提供幫助。
1、能量單位
在營養需要量表中,消化能(DE)是適用于豬的能量單位,代謝能(ME)適用于禽,凈能(NE)適用于牛。過去使用的能量單位為千卡(KC),現已改為兆焦(MJ)或千焦(KJ),換算關系是:
1千卡(KC)=4.184千焦(KJ)
1兆焦(MJ)=1000千焦(KJ)
2、需要調整的成分
需要調整的營養成分主要包括四大項,即:能量、粗蛋白質、氨基酸、礦物質(主要包括食鹽、鈣、磷等)。
3、需要優先補充的氨基酸
依據氨基酸的重要性排位,產毛家畜優先補充的依次是:胱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家兔:蛋氨酸、胱氨酸、賴氨酸;豬:賴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家禽:賴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蘇氨酸、胱氨酸。
4、根據飼料特點調整氨基酸
玉米中缺少賴氨酸、精氨酸,但蛋氨酸較多;豆餅中賴氨酸較多,但缺少蛋氨酸;棉籽餅中缺少賴氨酸,而其中的蛋氨酸、色氨酸卻明顯高于豆餅;魚粉中含有多種氨基酸,尤其是賴氨酸十分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