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是畜牧業生產的物質基礎。飼料配方的優劣,直接關系到養殖或飼料企業經濟效益的高低。因此,正確設計飼料配方,對畜牧業生產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遵循飼料配方設計的原則
1.1 科學性與先進性原則
飼料配方容納與包含了現代動物營養、飼料、原料特性與分析、質量控制等的先進知識。各項營養指標必須建立在科學的標準基礎上,能夠滿足動物在不同階段對各種成分的需要,指標之間具備合理的比例關系,對相應生產出的飼料又具有良好的適口性和利用效率。科學性是飼料配方設計的基本原則。
1.2 生理性原則
飼料的適口性和飼料的體積必須與動物的消化生理特點相適應。飼料的適口性直接影響動物的采食量。如菜籽餅適口性較差,在日糧中單獨使用,配比不能過高,否則采食量降低,若與豆餅、棉籽餅合用,不但可以提高適口性,還可以做到多種飼料合理搭配,有利于發揮各種營養物質的互補作用,提高日糧的消化率和營養價值。飼料中粗纖維的含量與能量濃度有關,也與飼料的體積有關。飼料中除了應滿足動物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外,還需注意日糧中的干物質含量,使之有一定的體積,既可吃得下,又可吃得飽,并能滿足營養需要。
1.3 經濟性和市場性原則
在畜牧業生產開支中,飼料的費用約占整個成本的70%~80%。所以在配合日糧時,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開發當地的飼料資源,精打細算,巧用飼料,降低成本。
飼料配方應從經濟的、實用的原則出發。生產中是否采用高投入高產出或低投入低產出的飼養策略,主要取決于市場。對地方品種畜禽和散養戶可設計較低檔配方,對外來良種、改良品種和規模養殖場則應設計高中檔配方。當市場飼料原料價格低廉而畜產品售價較高時,則應設計高檔次的飼料產品,追求較好的飼養效果和較優的飼料轉化率;當市場飼料價格堅挺而畜產品銷售不暢、價格走低時,則可設計較低檔次的飼料產品,實現低成本飼養,保持一般生產成績。
1.4 安全性和合法性原則
配方設計必須遵守國家有關飼料生產的法律法規,如《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管理條例》、《飼料標簽》、《飼料衛生標準》、《農產品安全質量無公害畜禽肉產品安全要求》等。嚴禁使用瘦肉精等違禁藥品,控制使用高銅高鋅,盡量使用綠色飼料添加劑(如復合酶、酸化劑、益生素、寡聚糖、中草藥制劑等),提高飼料產品的內在質量,使之安全、無毒、無藥殘、無污染,完全符合營養指標、感觀指標、衛生指標。
2 正確選擇畜禽的飼養標準
飼養標準是根據動物不同種類、性別、年齡、體重、生理狀態、生產目的與生產水平等,通過生產實踐積累的經驗,結合物質平衡與飼養試驗結果,科學地規定每頭(或每只)每日應給予的能量和各種營養物質的最低數量,是日糧配合的重要依據。國外的飼養標準有:美國《豬的營養需要》(NRC,1998第10版);《家禽的營養需要》(NRC,1994);英國ARC,法國APC等。中國的飼養標準有:《中國肉脂型豬飼養標準》和《中國瘦肉型豬飼養標準》(GB471-87);《中國雞飼養標準》(ZBB43005-86);《中國牛飼養標準》等。在生產實踐中,大多數是選用中國飼養標準和NRC作為配方依據。但飼養標準中各項營養指標隨著動物營養學科的發展、品種的改良、生產水平的提高等會發生變化。飼養標準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區域性。因此,飼養標準要不斷修訂、充實和完善,各地使用時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總之,應用時要靈活。
3 采用合理的飼料配方設計方法
飼料配方設計應根據飼養標準所規定的各種營養物質需要選用適當的飼料,再應用飼料成分及營養價值表,計算所設計的飼料配方是否符合飼養標準中各項營養物質規定時的要求。目前,飼料配方設計方法主要有:代數法、試差法、計算機配方法等。代數法是方法簡單,但只能平衡1個營養指標;試差法是若有經驗配方快,但盲目性大,營養指標不能平衡得很準確;計算機配方法是快速、準確、可以在現有的條件下獲得最低成本配方,但存在計算機執行命令的機械性、投資昂貴、攜帶不方便等缺點。目前,養殖戶采用試差法設計飼料配方較為普遍。
除上述設計方法以外,還可根據具體情況采取能量蛋白質校衡系數法、利用有效營養濃度范圍設計動物飼料配方等,前者營養指標準確,但計算過程復雜;后者在動物采食量的調節范圍內,可一次性使飼料的能量、蛋白質、鈣、磷等的添加量及比例達到飼養標準的100%,勿須反復平衡,簡便、快速、準確、靈活,可克服代數法、試差法、計算機配方法的不足,使飼料配方設計得更合理,更能滿足動物的營養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