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顆粒飼料質量對于雞群生產性能的發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顆粒的大小與顆粒料的質量又怎樣的關系?
雞群喜歡采食顆粒較粗的飼料甚于采食顆粒較細的飼料,并且這種喜好通常與增加飼料的攝入量以及改善雞群的生產性能聯系在一起。一般的假想是將原料磨碾成較細的粉狀顆粒會提高顆粒飼料的質量;但是,這樣的科學依據并不很明確。將原料磨碾成較細的粉狀來提高顆粒飼料質量的潛在好處必須與飼料廠進行這樣做法所導致的能源成本的增加相平衡。顆粒料質量較差以及顆粒破損較易發生的情況下,將原料磨碾成較細的粉狀會造成飼料中的粉狀顆粒增加,并對商品代肉雞的生產性能造成負面影響。相對于飼喂顆粒較粗的飼料,飼料顆粒太細會造成采食時增加飼料浪費以及增加采食時的能量消耗,并且因挑食而攝入營養不平衡的日糧。
飼料顆粒大小對商品代肉雞的生產性能有很大影響;飼料顆粒太細將減少飼料攝入量和生長速度。但是,飼料顆粒太粗也會對商品代肉雞的生產性能有負面影響。什么樣的顆粒飼料才能使雞群發揮出最佳生產性能呢?飼料顆粒質量較差及顆粒破損情況發生時,使用顆粒較粗的飼料可能有利于雞群生產性能的發揮。與其飼喂顆粒較易破損成細粉狀的顆粒飼料,還不如飼喂質量較好的粗顆粒粉料。飼料顆粒的均勻性對雞群生產性能發揮也很重要。飼喂顆粒大小均勻的日糧雞群的生產性能也較好,飼料的攝入量增加,并且生長速度較快。雞群更容易采食顆粒大小均勻的飼料并且減少挑食。顆粒均勻對顆粒飼料的質量也有好處,如果顆粒料中的飼料顆粒大小都一樣,顆粒的破損機會也相對較少。
了解飼料的營養成分(由營養學家決定)和雞只實際攝入量之間的誤差非常重要,應盡可能縮小兩者之間的差距。理想的飼料攝入量是雞群有效利用飼料和獲得較佳生長速度的基礎。實際上以現有的數據仍不足以回答這個問題。Niretal.(1994)提供的數據建議在采用粉料的情況下,育雛料的最佳顆粒大小為0.7-0.9mm。如采用顆粒飼料,安偉捷建議0-10日齡的雞群應飼喂經篩濾過的顆粒破碎料,11-28日齡飼喂顆粒直徑大小為2-3mm的顆粒飼料,29日齡到上市飼喂顆粒直徑大小為3mm的顆粒飼料。目前還沒有制作顆粒料的原料最佳顆粒大小的數據。這要取決于不同的原料和飼料廠的設備以及飼料的加工等因素。一般原則是制作顆粒料的原料顆粒應足夠細以確保顆粒料的質量,并且不影響雞群的生產性能。為了達到這種平衡,應結合雞群的生產性能定期對顆粒料的質量進行監測。顆粒料質量/飼料形狀對飼料攝入量和生長速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顆粒料質量較差會造成雞只飼料攝入量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