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雞生產中,中小型養殖戶多以自配飼料為主,這不僅可以充分利用本地飼料資源,而且能大大降低飼養成本。大多數養殖戶是根據經驗和飼料營養成分含量,先大致確定各類飼料在日糧中所占的比例,然后通過計算、調整,使配方中的各項營養指標與飼養標準接近。但由于受人員素質、技術水平及加工設備等因素制約,配制出的飼料并不科學,仍存在著一定的質量問題,影響著雞生產性能的發揮。這里將自配雞飼料的幾個關鍵技術環節做簡要介紹,供廣大養殖戶參考。
1 嚴把原料質量關
原料是飼料成品質量的基礎,質量好壞直接影響飼料的品質。原料來自四面八方,由于產地、收獲時的成熟度、加工方式、水分含量的不同,營養含量也會有很大差異。尤其在原料短缺季節,品種雜、質量差、攙雜嚴重,要嚴格把關,注意質量。有檢測能力的要自己親自檢驗,不能只靠感官鑒別;沒有檢測能力的,最好是到具有檢測能力的部門委托檢驗,以確定其營養成分的高低。另外,原料中添加預混料穩定性差,存放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造成營養成分流失,且易霉變,最好是現配現用。
2 制定科學的飼料配方
2.1 配方要相對穩定 在某一個生長階段的飼料配方一定要保持相對穩定,不能隨意更換原料品種及比例,否則容易使雞群處于應激狀態,從而影響雞的生長發育及生產性能。
2.2 合理搭配原料 原料的選擇一般可以參考添加劑廠家推薦的配方,結合自備原料的品種進行選擇,其中要特別注意蛋白和能量比例,比例不當會影響營養物質的利用效率,并加大飼料成本。此外,還要注意鈣磷、維生素、微量元素的比例,保持營養物質平衡。
2.3 要靈活調整配方 雞的不同品種、不同生長發育階段所需的營養是不同的,因此配方也要隨各個階段的變化而變化。另外,也要根據環境變化、原料余缺、價格高低、質量等級等因素進行調整。炎熱夏季,雞采食量降低,所以應增加日糧營養濃度,特別是蛋白質含量;冬春季節溫度較低,光照不足,能量水平要相對高一些,在日糧中添加雞復合維生素等。
2.4 注意配方的經濟性 配方所選用的飼料,應考慮經濟的原則,因地制宜盡量選用營養豐富而價格低廉的飼料進行配合,可用花生粕和棉籽粕取代部分豆粕,用酵母粉取代進口魚粉等,當然也不能只顧貪便宜而購買劣質原料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