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肉雞對其養殖環境還是有一定限制的,養殖戶在飼養肉雞時應該加強雞舍環境的衛生清潔。
雞舍改造專題
豫北地區農戶建造雞舍隨意性很大, 很不科學,環境、設施配置也不合理,隨著近幾年肉雞飼養數量急劇增加,導致疫病控制難度增加,生產性能難以充分發揮。因此必須對農戶現有雞舍進行改造,通過對舊雞舍的改造,配以完善的飼養管理技術,把農戶的肉雞場建設成為生產無公害食品的基地。為有效改善肉雞飼養環境,現結合豫北地區肉雞飼養情況和條件,對雞舍與設備改造提出如下建議。
(一)雞舍墻上安裝軸流式風機并在夏季吊掛水簾。在夏季,天氣炎熱,雞體代謝率高,雞舍外圍結構熱阻小,常使舍內溫濕度異常且通風換氣不良。這時,僅靠調整飼養密度來減輕環境應激,往往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如在雞舍上安裝風機,在夏季實行機械通風并輔以水簾降溫,則可有效改善雞舍的溫熱狀況,為肉雞生長提供優越的環境,并可保證正常的飼養密度,提高雞舍的利用率。
水簾可用蘆葦、 竹片、作物秸稈編織而成,一般以每千只雞不少于2平方米為宜,將其吊掛在雞舍窗口外緣。啟用前,應用水泥將窗口及其下墻壁抹面,窗外地面附近砌一水池。在選擇風機時,可選用單相的軸流式風機,安裝在水簾遠側的雞舍墻壁下部。
(二)窗戶和墻體的改造。現有的雞舍窗戶面積小、數量多、位置低。為保證現有雞舍的自然通風,需將雞舍的窗戶上移或將窗戶的下半部分封堵;若需用水簾降溫和機械縱向通風,現有的窗戶就要全部封堵或只留采光窗。采光窗一般高30厘米、寬100厘米,間距為3--4米,外面用塑料薄膜釘嚴即可。為加強墻壁的保溫隔熱性能,應對雞舍墻體內壁抹沙灰泥,外抹麥秸泥整修,以增加墻體厚度和熱阻效果。
(三) 舍頂和采暖設施改造。一般舍頂失熱要占雞舍總失熱的65%以上,現有雞舍的舍頂普遍存在著無頂棚、嚴密性差、厚度小的缺陷。農戶可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地做好舍頂改造,如果重建舍頂,應搭設頂棚,整修密封,在頂坡上搭鋪秸稈等。現有雞舍的采暖,大多采取局部采暖方式,爐灶設在飼養間,無煙囪或煙囪流轉距離短,無風帽;一方面易造成熱能浪費,另一方面也易引起煤氣中毒。因此應改用吊鐵皮煙囪供暖方式,并在煙囪外口加設風帽或彎頭。有條件的飼養者,可采用節能爐水暖或采用熱風爐直接向舍內送熱風的方式供熱。
1.推廣乳頭飲水器。農戶現用手提式飲水器或普拉松飲水器,易使飲水被灰塵和糞便污染,導致致病性微生物在飲水中繁殖。使用乳頭式飲水器既節水,又衛生,還可減輕勞動量。
2.普及塑料開食盤。紙類制品作為開食用具,雖然價廉易得,但不能清洗消毒,飼料也易散失或被污染。使用塑料開食盤,每百只雞配置1個,使用時間長,每個可使用8--10年,并且方便、衛生。
3.推廣節料盆。將料桶放在塑料盆內,塑料盆口徑大于料桶直徑2--3厘米,盆緣高于桶底2--3厘米,推廣這種方法,可有效減少飼料浪費。
(四)改進雞場和生物安全環境。為肉雞生長營造一個安全衛生的舒適環境,不僅需要搞好雞舍及其內部環境,而且需創造良好的舍外生物安全環境,從而弱化疫病傳播。
1.設置消毒間和消毒槽。消毒槽(間)應設在雞舍或雞場門口,每棟雞舍至少設置一個,且要定期更換消毒液。通過消毒設施的正常使用,可減少病原體侵入雞舍的機會。
2.設置化糞池。化糞池應建在離雞舍50米以外,其大小視雞群規模而定,頂部應用塑料膜罩嚴。
3.設置滲水井。滲水井應設在舍外遠離生產用地的地方,5000只雞以下規模設置一個,并安裝井蓋。當雞出欄后,將舍內地面清理干凈,用高壓水沖洗,使污水排到滲水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