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糞中的主要物質是有機質,施用雞糞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有機質可以改良土壤物理、化學和生物特性,熟化土壤,培肥地力。我國農村的”地靠糞養、苗靠糞長”的諺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施用雞糞料對于改良土壤的作用。處理與利用的方法有:用做肥料、生產沼氣和用做飼料。
一、雞糞的處理與利用
是優良的有機肥料,在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肥力方面具有化肥所不能代替的作用。但必須經高溫或藥物處理后再利用。
(一)用做肥料雞糞
1.腐熟堆肥法
腐熟堆肥法是將雞糞和墊料堆積起來,在微生物作用下,進行生物化學反應而自然分解,隨著堆內溫度升高,殺滅其中的病原菌、蟲卵和蛆蛹,達到無害化并成為優質肥料的方法。制作方法是在向陽、干燥、結實的地面上,將雞糞在陽光下充分暴曬,待水分降為30%左右時,堆積發酵。堆好后用稀泥密封,厚度一般為 5cm,冬季為了保溫,可適當加厚。5天后堆內溫度即可上升到50~C以上,15天左右顏色呈棕褐色或黑褐色,堆內的有機物質充分腐爛,質地松軟、無糞臭味時,即可利用。
2.藥物處理在急需用肥的季節,為了短時間內使糞肥達到無害化,可采用藥物處理。選用的藥物應是對農作物和人、畜無害,不損害肥效、滅卵效果好、價格低、使用方便。常用的藥物有:
(1)敵百蟲。
按每100kg糞肥中加50%的敵百蟲2g,攪拌均勻。氣溫在20~C以上時,l天后即可殺滅全部蟲卵,氣溫較低時,需延長處理時間才能有效。
(2)尿素。糞肥中加o.5%尿素,1天左右可殺滅全部蟲卵。使用時,要注意其濃度不宜超過1.5%,否則會傷害作物幼苗。焦氣二硝酸銨。糞肥中加l%的硝酸銨,3天后可殺滅全部寄生蟲卵。
(二)生產沼氣
沼氣是利用厭氧細菌(主要是甲烷細菌)對糞尿、雜草、秸稈、墊料等有機物進行厭氧發酵產生一種混合氣體。其主要成分為甲烷(CH:),占60%一70%,其次為CO。,占25%一40%,此外,還有少量的氧、氫、CO和H2S。沼氣經燃燒后能產生大量熱能(每立方米的發熱量為20.9—271.7MJ),可作為生活、生產用燃料。在沼氣生產過程中,因厭氣發酵可殺滅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發酵后的沼渣又是很好的肥料,因此,這是綜合利用雞場廢棄物,防止污染環境和開發新能源的有效措施。我國的沼氣研究和推廣工作發展很快,農村戶用沼氣技術已較普及。近年來,一些農牧場采用大、中型沼氣裝置生產沼氣,都獲得較好效益。生產沼氣的條件是:
(1)招氣池應密閉,保持無氧環境。
(2)原料的合理搭配與產氣速度和持續時間有關。纖維含量多的原料(含墊料雞糞)其消化速度和產氣速度慢,但產氣持續期長;纖維少的原料(純糞)其消化速度和產氣速度快,但產氣持續期短。
(3)原料的濃度要適當。原料太稀會降低產氣量,太濃則使有機酸大量積累,使發酵受阻。原料與加水量的比例以1:1為宜。
(4)保持適宜溫度。甲烷細菌的適宜溫度為20一30~C,當沼氣池內溫度降到8℃時,產氣量則迅速下降。
(5)保持池內pH值為7—8.5。發酵液過酸時,可加石灰或草木灰中和。
(6)為促進細菌生長、發育和防止池內表面結殼,應經常進行進料、出料和攪拌池底。
(7)新建的沼氣池,裝料前應加入沼氣發酵沉渣、屠宰場排污溝泥或糞坑底腳污泥,以豐富發酵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