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我國發展規模化養雞事業積累了豐富經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一些雞場隨著建場時間的推移,年復一年排放大量的糞便、污水,加上設備陳舊、老化,雞場環境日趨惡化,這已不容忽視。主要表現在一些場雞舍內有害氣體超標、飲水不合衛生標準、通風不良、耗能多、飲水系統漏水、清糞方式存在弊端、部分雞舍粉塵多、場區和場周環境污染日益嚴重。據幾個大雞場統計,986年至1990年大腸桿菌病增加9.74倍,雞白痢增加2.2倍。某雞場病死雞中沙門氏和大腸桿菌兩項合計占剖檢病例57%以上。這足以說明環境污染的嚴重性和環境已成為雞場發病的重要因素。這些問題雖然不是集中在一個場,但是帶有普遍性。作為雞場來說改善環境是雞場自身發展的需要,減少污染、保護社會環境也是雞場義不容辭的責任。下面關于改善雞場環境談幾點意見:
一、堅持以棟舍為單位的全進全出的飼養工藝
有條件最好以場為單位全進全出,但在中國目前條件下普遍這樣要求不現實。以棟舍為單位全進全出就是同一日齡的由同一種雞場購進的雛雞,同時進人一棟雞舍,同時轉群,同時淘汰,雞群大小一致,易于飼養和管理。雛雞來源于一個場一批雞,必須抗體一致,便于防疫免疫,便于消毒。雛雞一定要來源于健康無病的種雞場。
二、搞好雞場定期防疫
消毒場區總體布局上凡進的車輛、人員都需經過消毒池、消毒問或消毒走廊,飼養員進人生產區還要有第二道消毒池或消毒問,外來人員或非直接飼養管理人員不能進入生產區。必須進入生產區的要換消毒膠鞋、工作服,有條件的還要洗澡更衣。場內生產區劃分為凈道和臟道,飼料車和飼養人員走凈道,糞車走臟道。防疫消毒不能對外人緊(是對的)對內部松,因為接觸雞最多的還是本場的飼養人員,一定要嚴格要求,雞場工作人員家里不能養雞。
三、改善飲水設備
飲水衛生與否直接關系到雞只健康。水質應合乎衛生標準,水塔、水箱、水槽要定期沖洗、刷拭,經常保持清潔衛生。雞舍內的水箱要有蓋以防灰塵雜物落人內。據某雞場檢測,水槽進水端每毫升含230個大腸桿菌,水槽90多米到末端每毫升大腸桿菌達到72380個,增加了315倍,由此看來水槽飲水也是造成疾病傳播的一個重要途徑,夏天要每天刷拭。從飲水衛生出發應創造條件逐步采用乳頭飲水器。北京市俸伯雞場從1991年開始試用乳頭飲水器,經過三年將全場總飼養 40萬只其中蛋雞28萬只籠位全部改裝成乳頭飲水器,據抽檢乳頭飲水器滴下的水,每毫升含大腸桿菌3個,最多9個,基本上達到了人飲用水標準。1988年采用水槽飲水時全場全年總用量36萬立方米,全部改用乳頭飲水器后的1993年全場全年用水量降到10。5萬立方米,節水70%以上。從改裝開始至改裝完成的1991~1993年度比1988~1990年度全場共少死雞8.6萬只,多產鮮蛋177萬千克。當然生產成績的提高因素是多方面的,但采用乳頭飲水器確實起了重要作用。用水少了舍內和場區污染面也小了,環境大為改善。
四、改變清糞方式
要改造清稀糞變為清干糞的工藝;改一年一清糞為天天清糞,雞舍里雞糞少了,舍內有害氣體自然也就少了。清出來的雞糞要堆放在生產區內以外劃定的堆糞場,不可在場內亂堆,最好能及時售出、運走。大雞場產糞較多,不能及時運走就要考慮加工問題。目前加工雞糞的方法很多,北京市峪口、俸伯兩雞場建有雞糞加工廠,他們采用的是快速烘干法,將每天清出來的雞糞及時烘干,這樣就避免了污染,減少了堆糞場所,便于運輸、銷售,大大改善了場區衛生環境。過去在雞場幾千米以外就能闖到雞場臭味,現在到場區內幾乎都聞不到臭味。雞糞烘干以后,每只蛋雞的雞糞年增加凈收入2~3元。
五、關于雞舍的通風換氣問題
雞每千克體重的耗氧量和排出的二氧化碳差不多都是其他家畜的2倍,雞糞分解會產生大量的氨、硫化氫等有害氣體,舍內還有大量粉塵,雞舍通風換氣不良會給雞群帶來嚴重危害。氨氣可以破壞呼吸道黏膜上皮細胞,使細菌容易侵入,降低飼料報酬,延遲性成熟。20ml/m3持續6周引起肺水腫、充血,易感新城疫,50ml/m3數日后要流鼻涕、眼淚,達到lOOmL/m3時產蛋量由81%下降到68%,12周以后才能恢復。雞無汗腺,在高溫環境下其體熱主要靠呼吸道蒸發水分排除。產蛋雞在18℃時每分鐘呼吸25次,溫度升高到35℃時每分鐘呼吸達160次。產蛋雞以氣溫21℃為基礎,環境溫度每升高1℃,采食量減少1.5%,高溫下顯著降低雞的采食量及采食持續時問,但采食次數增加。產蛋雞最佳溫度是14.5℃~25.5℃,肉雞除保溫期外以21℃~26cC 增重最快。
六、關于通風換氣的方式與管理問題
雞舍建筑形式不同,通風方式也不盡相同,總的目的是要保持雞舍內空氣新鮮,冬暖夏涼。實踐證明密閉式雞舍縱向通風比橫向通風風速高、舍內無通風死角區,有利于改善場區生產環境,減少疾病和感染;可減低生產區噪音、節省能源,降低成本。風機要有幾組控制,隨季節變化決定排風量大小。有的場進風口與排風口設備相距很近,當開風機時風從進風口進來很快又從排風口排出去,雞舍中間有害氣體抽不出去,應改變這種不合理設備。開放式雞舍安裝風機強制通風換氣時,附近門窗應關上以避免風走短路,白浪費電起不到排風作用。不但要注意白天通風換氣也要注意夜問通風換氣,下午飼養員下班后夜間不能沒人管,高密度養雞長時間不換氣有害氣體積聚就會危害雞群,冬季夜間要定時適當通風,夏季白天溫度高,雞吃得少,夜間溫度比白天低,給雞創造適宜的環境可起到補償作用。雞舍周圍和雞舍之間不要鋪水泥地面,因為這種地面夏季輻射熱很厲害。夏季加大通風量只能使雞體感舒適,絕對溫度降不下來多少,夏季炎熱時間長又比較干燥的地區可考慮安裝濕簾降溫。
七、場區綠化問題
每百株大樹每天能釋放50kg氧氣,吸收66.7kg二氧化碳,家禽正好需要大量氧氣和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夏季由于樹葉蒸發水分和吸收、遮蔽太陽輻射熱而降低了畜禽舍溫度,有高大樹木覆蓋的雞舍夏季在烈日下比沒有樹木覆蓋的雞舍氣溫低3。C~50(2,冬季可以防止強烈寒風的襲擊。有人怕栽樹招鳥帶來傳染病。這要權衡輕重。現代化規模化養雞全部雞群都在舍內籠養,特別是密閉式雞舍燈光照明,舍內很暗,鳥很少飛入,與雞直接接觸的機會就更少了,雞舍之間栽樹常年受益,利多弊少。某大雞場原來雞舍之間有樹,已起遮蔭作用,后來砍掉,通過兩對比,認為還是有樹好,又不得不重新栽上。
八、關于新建場場址選擇問題
新建雞場除要選擇地勢高、便于排水、水質良好、水源充足、交通電源比較方便等條件外,不要再在大中城市近郊區、工礦企業和人口比較稠密的附近建大中型雞場,因為農村建設事業發展很快,幾年以后雞場與附近工礦企事業、居民矛盾突出時雞場有可能無法立足。
九、要重視飼料衛生
飼料加工、儲存、運輸、飼喂過程中避免病菌污染也是搞好綜合防疫措施的重要環節,這一點往往為人們所忽視。有的雞場的飼料場或飼料間距堆糞場很近,中間隔離不嚴。有的場在雞舍工作間里拌料,而病雞、死雞就扔在工作間地上,這就很難避免污染飼料。發霉變質的飼料不許進入配料車問,發霉的飼料不單是降低營養的問題,重要的是使雞消化能力減退,肝臟機能和免疫機能下降,容易誘發其他疾病,使生長發育受阻,產蛋率、種蛋孵化率、飼料效率下降。發霉料對雞危害嚴重應引起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