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病是對現代化養雞業的重大威脅。雞的個體小,抵抗力差,飼養密集,群體龐大,往往容易得病。發病初期又不易察覺,一旦爆發勢必迅速蔓延全群,難以撲滅。而有些傳染病迄今為止,尚無有效的藥物或疫苗可以防治。即使病雞治愈,不僅花費巨大,而且生產性能下降,成本增加。所以,只有搞好環境衛生,加強飼養管理,注意防疫消毒,做好預防注射工作,防患于未然才是預防疾病發生最切實有效的手段。
動物健康狀況的任何改變都可稱之為疾病,它是由致病微生物、營養缺乏或不適宜的環境所引起。所以從總體上說,預防工作應從兩方面著手:搞好飼養管理,消除致病因素。
搞好飼養管理是為了提高整個雞群的質量,保持健康的體況,增強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所以要做的工作概括起來有三個方面:
一是營養充足,根據雞齡、品種、類型、體重、用途等喂以全價混合飼料,滿足它們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
二是精心飼喂,不喂霉變酸敗腐爛之料,不飲污濁不潔有毒之水,把好“病從口入”關。
三是創造環境,努力維持雞的生活環境相對穩定,要求舍內空氣流通, 密度合理,溫、濕度適宜。經常清掃洗刷,排除廢物,控制污染。全體工作人員嚴格遵守既定的各種飼養管理制度。外來人員謝絕參觀,以免帶菌入內。
任何雞場都必須建立一系列嚴密的防疫制度和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加強衛生管理,切斷傳播途徑,消除致病因素。這就需要采取下列措施。
生產專業化:一個雞場最好僅飼養同一品種的雞,例如伊莎蛋雞場只養伊莎蛋雞,不再飼養其他品種的蛋雞;也可以一棟雞舍只養同一日齡、同一品種的雞。
“全進全出”制:全進是指同一棟雞舍只飼養同一日齡的雞;而同一棟雞舍的雞于同一時期全部出售或淘汰則為全出。這種制度有利于飼養管理和技術措施的貫徹實施,便于雞舍和用具設備的徹底清洗消毒,使每一批入舍雞均有一個 “清潔的開始”。
定期驅蟲:雞一旦感染了寄生蟲,則生長緩慢,產蛋減少,消瘦虛弱,耗料增加,嚴重時造成死亡。因此必須定期驅蟲,平養雞尤其需要,如用藥物防治雞球蟲病等。
避免交叉感染:雞、鴨、鵝、火雞或是其他畜禽不能同養一場,否則一些共患疾病難以控制。
預防性投藥:在日糧或飲水中有目的地加入適量的某些藥物,以增強機體的抵抗力,預防某些疾病;或根據疫情情報進行一個時期的預防性投藥,以免疾病的發生。
檢疫和免疫:這兩項工作要定期進行。通過檢疫剔除病雞,也可以防止外來雞只攜病入場。根據免疫程序,定期預防接種,使雞獲得對某種疾病的免疫能力,如用新城疫苗預防注射,可預防雞瘟的發生。
總之,人類雖然還不能完全控制雞的各種疾病,但是通過種種努力和方法,完全可以將疾病所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