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雞是比較適合于運輸的,只要條件適宜,一日齡肉雞雛雞很容易從運輸過程中恢復過來。雛雞的卵黃大約含有2克的脂肪和2.5毫升的水分。脂肪中含有的能量能維持雛雞3天之需。如果環境溫度低于26攝氏度,雛雞卵黃中的水分同樣能維持3天。但是,如果環境溫度達到40攝氏度,卵黃中的水分8-10小時就能耗盡。所以,雛雞運輸過程中如果有短暫的熱應激,即便對成活率沒有影響,但也會影響到雞只的增重。某試驗結果表明:在運輸過程中讓雛雞遭受1小時40攝氏度的熱應激,雛雞16日齡時生長速度有明顯影響,而且這種增重上的影響在此后的生產性能表現上一直存在,難以彌補。通過對雛雞采食量變化的觀察,發現初級在運輸過程中產生熱應激的臨界溫度是35-36攝氏度左右。雛雞在前48小時暴露在臨界溫度以上,會降低雛雞前2周的飼料攝入量,并且死淘率增加。所以,在運輸過程中雛雞周圍的溫度不能超過這個范圍,否則會影響將來的生產性能。裝滿雛雞的雞盒盒內溫度要高于雛雞盒外的溫度。一般情況下,一盒100羽、每羽重 40克的雛雞產生的熱量是165btu/小時(174KJ/小時)。如果空氣停止流動,一輛裝滿雛雞的客車車內溫度每分鐘將會上升0.6攝氏度,這樣的話,雛雞周圍溫度將在短短的10分鐘之內超過40攝氏度。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怎么提高青年雞雛雞成活率
- 新式養雞大棚的結構與功能,新式養雞大棚的設計
- 雞的品種大全,雞的品種有哪些?
- 林下養雞技術方案,林地養雞技術要點
- 雞眼鏡怎么戴?給雞戴眼鏡的正確方法
- 解讀雞滑液囊支原體病
- 蛋鴨養殖過程中蛋鴨癱瘓怎么辦?
- 雞球蟲病、壞死性腸炎和盲腸肝炎的鑒別診療
- 雞滑液囊支原體病的診斷和防治措施
- 中獸藥在家禽規模化養殖中的應用
- 中藥發酵及其在家禽業的應用前景
- 肉雞安卡拉病與法氏囊混合感染的診治
- 一起雞白血病診療實例及鑒別診斷
- 重視“種雞管理性疾病” 提升企業效益
- 中小型規模雞場幾種寄生蟲病的防治對策
- 雞腫頭綜合征發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 養雞用藥小知識
- 散養雞禽霍亂的流行與防治措施
- 散養雞球蟲病與白冠病的防治
- 利用網絡診斷疾病需要做好哪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