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雛期間通風的目的主要是為供氧、排污、排濕、調節舍內溫度。育雛前期以保溫為主、通風為輔;育雛后期逐漸增加通風量。一般通風前先升高舍內溫度 1-2℃,然后再排風。雛雞舍的保溫與通風常常形成矛盾,特別在使用密閉式雞舍溫度控制儀的時候,當溫度達到后,排風系統會自動起動風機進行排風,所以應將工作重點放在進風口的開啟方面。1-3天,進風口可以把縫隙劃開,利用一個大風機自動排風即可;4-7天,可將進風口稍開大一些,但要加擋風板,避免冷風直吹雞體;兩周以后,隨著日齡的增加,舍溫的降低,通風量逐步加大。
在育雛前期,當因溫度過高,而引起風機轉不停時,可先向雞舍噴水加濕,調整供暖設備,避免因通風過量,引起溫濕度的異常變化,從而引發雛雞的呼吸系統疾病。
總之,育雛環境的各個因素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制約,應根據每批雛雞的情況、及進雛的季節,靈活運用這些因素,務必給雛雞創造一個適宜穩定的生長環境,才能提高雛雞的成活率,培育出健康合格的后備種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