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t799u"></tbody>
  •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泥鰍

                臺灣泥鰍養殖過程中的常見疾病防控及常見問題處方法

                編輯:   時間:2018-06-21   瀏覽:
                中國養殖基地 yzjidi.com
                本文整理自中國水產頻道第37期公開課,由岳陽市展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服務總監董慶華老師主講的《臺灣泥鰍的病害防控及常見問題處理》

                臺灣泥鰍具有成功率高、風險小、收益穩定,近幾年在國內養殖風頭比較高,特別在廣東區域,據說有很多南美白對蝦養殖戶在養第一造南美白對蝦不成功的情況下轉而養臺灣泥鰍獲得了良好的收益。

                今天跟大家講講臺灣泥鰍在養殖過程中的病害防控的問題,主要包括3個大的問題:介紹臺灣泥鰍的生態習性、臺灣泥鰍常見疾病的防治、日常管理常見的問題,實際上是水質、飼料和病害預防的問題。

                文/展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服務總監董慶華
                中國水產頻道周雙艷整理

                1、生態習性

                外部形態:

                臺灣泥鰍,屬鰍科。形體小,細長,體形圓,身短,皮下有小鱗片,顏色青黑,全身沾滿了自身的粘液。前段略呈圓筒形,后部側扁。

                臺灣泥鰍在養殖過程中并非很細小,最大的臺灣泥鰍據說現在可以達到700g,作為良種用的泥鰍有時候可以達到800-900g。2017年11月份水產前沿主辦、荊州展翔、岳陽展翔協辦在全國有一個臺灣泥鰍鰍王大賽,到時候看看今年最終獲得冠軍的臺灣泥鰍有多大。

                生活習性:

                ①底棲性:溫水性底層魚類,喜歡棲息在池塘四周的淺水區域,或是腐殖質多的淤泥表層,或在雜草多的地方活動。
                  
                ②喜溫性:適宜水溫:15-30℃,最適水溫:25-27℃,水溫超過30℃、低于10℃攝食明顯下降。
                  
                ③耐低氧:耐低氧能力遠勝于其它養殖魚類,鰓、皮膚、腸道(特別是小腸)都能進行呼吸,池塘精養其它養殖魚類因缺氧而發生死亡時,泥鰍仍能正常活動。
                  
                ④善逃逸:善于逃跑。當池水漲滿或池壁被水沖出縫隙時,泥鰍會在一夜之間全部逃光,或鉆進池塘壁縫里,尤其是在水位上漲時會從進出水口逃走。
                  
                ⑤食性:雜食性魚類,常攝食水蚤、蚯蚓、水草以及底泥中的微小生物。泥鰍特別貪食。
                  
                臺灣泥鰍是臺灣淡水所林森莊先生(號稱“臺灣泥鰍之父”)引進到大陸,目前還未完全審定,它的原本產于大陸的大鱗副泥鰍,所以跟普通泥鰍的習性一樣。

                2、臺灣泥鰍的常見疾病的防治

                規模化養殖中,預防比治療更重要。所謂的規模化,像目前華中地區、廣東地區臺灣泥鰍一般條件差的、養殖水產低的畝產也在3000斤以上,條件好的、養殖水平高的畝產可達到6000斤以上,那么這個就叫做規模化養殖。
                  
                規模化養殖,比如畝產3000斤,一旦發病,死亡率10%,每畝造成的損失就是300斤,這個損失量比較大,所以說一旦是使用飼料的規模化養殖塘,預防比治療更重要。

                預防的核心:

                維護正常的免疫體系;在關鍵的時間節點刺激免疫系統,激發免疫系統活力。

                實際上,治療大魚的整個過程分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壓制病癥:例如細菌感染類的疾病首先使用抗生素進行壓制,壓制就是把體內、血液內、器官內的好的細胞、壞的細胞、好的細菌、壞的細菌統統壓制在一個很低的生物量。

                第二個階段:依靠體內的免疫體系進行病癥的修復,所以說平時維護整個的免疫體系,在關鍵的時間節點刺激免疫系統,繼發免疫系統活力這是很重要的。比如,在臺風來臨時,預測臺鰍會在連日陰雨的時間里發生應激,就需要在臺風來臨前的5-7天時間里,拌料口服酵母提取的多糖類物質,刺激免疫系統,激發免疫系統的活力,保障在臺風來臨后的時間段里體質健康。

                此外,平時的水質管理、飼料投放的規范管理、增氧機的開啟時間、飼料中添加多種維生素等提高免疫系統活力的產品等都是作為預防的管理手段。

                臺灣泥鰍病蟲害分類:

                ①寄生蟲病,臺灣泥鰍的寄生蟲病遠遠不止我們等會要描述的,它有很多,在規模化養殖中目前寄生蟲病不多;
                ②水霉病
                ③白嘴白尾或白鰭病
                ④紅顎、爛鰓
                ⑤苗紅頭或紅點病
                ⑥黑鰓
                ⑦腐鰭爛身病
                ⑧腸炎病
                ⑨氣泡病,

                第②-⑨都是細菌性疾病或真菌性疾病,這一類的疾病死亡率特別高,死亡速度特別快,所以對細菌性疾病列得多一些。

                寄生蟲病:

                臺灣泥鰍的寄生蟲病不多,特別是規模化的養殖魚塘,因為基本上都是肥水(肥水條件下,浮游植物多,溶解氧充足,對底質的消解能力強,寄生蟲的種群被遏制在較低的水平。),加上大家預防的意識比較高,所以得很怪的寄生蟲病很少。
                  
                種類:大致有車輪蟲、斜管蟲、三代蟲、指環蟲等,還有臺灣泥鰍經常發生的白點,因為是淡水魚,也就是小瓜蟲。
                  
                因為臺灣泥鰍的養殖量比較大,養殖周期比較短,而小瓜蟲往往是在初春時發生較多,規模化養殖一般秋冬時節都已經出塘了,所以得小瓜蟲病的往往只有保種越冬的,數量較少,在此就沒有列出來。
                  
                流行階段:得了車輪蟲、斜管蟲、三代蟲、指環蟲等寄生蟲的泥鰍有苗也有成魚;
                  
                癥狀:一般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轉。這有點跟一部分常規魚類似。
                  
                防治方法:
                  
                這一類的疾病一般合并殺,合并治療;
                  
                預防:
                  
                ①在水花下塘第4天開始,使用殺車輪蟲的藥物對車輪蟲進行遏制。
                  
                有些人問我,說在這個時候很難看到車輪蟲,鏡檢很難,水花下塘,1公分多一點,你想把它抓到手里面,把鰓撥開都很難,怎么檢查?
                  
                這個時候可以檢查體表的黏液:直接刮取體表的黏液在顯微鏡下鏡檢。根據多年的經驗,魚苗死亡量很大的時候不用檢查,直接殺,就是在水花下塘第4天開始就殺一次車輪蟲,隔7天再用一次。基本上這兩次就可以把臺灣泥鰍水花下塘之后大約會得車輪蟲的可能給遏制住了。

                ②每次在分苗前使用抗應激的藥物(如維C)進行拉網抗應激的預防。
                  
                規模化養殖中很有經驗的養殖戶從水花開始用抗應激的藥物進行拉網抗應激的預防。因為水花有魚頭,加上水花下塘的數量一般比較大,這樣就需要對魚苗進行分級,有的區域標苗時達到100萬尾/畝,這樣起碼要分4次左右,分了之后的魚,按不同的規格進行養成,剩下的魚苗一定要在下次分苗之前拉網抗應激。
                  
                ③在拉網之后大約第3天,等魚苗恢復得差不多了以后,還要使用殺滅車輪蟲的藥物1次,這樣就把寄生蟲病預防到位了。
                  
                在苗期主要也就是車輪蟲多一些,因為在放水花下塘的時候一般都會時肥水下塘,天然餌料比較充足,水質也比較肥,這個時候其它的蟲,比如說指環蟲得的可能性很小(指環蟲一般在低溫下多,而且指環蟲的個體大,在魚苗的鰓上寄生的可能性小)。
                  
                如何治療:
                  
                ①可使用“2%二硫氰基甲烷”每畝·米100-200ml全池潑灑。也可以少用點,根據水花的體質情況。
                  
                ②有指環蟲協同感染時,每畝·米使用“2%二硫氰基甲烷”100ml+“甲苯咪唑水懸劑”100ml。指環蟲協同感染時起碼要用2次藥,需間隔3天重復用藥一次。這個治療方案對應斜管蟲、三代蟲都可以合并殺掉。

                臺灣泥鰍的細菌性疾病——水霉病

                流行情況:主要發生在越冬和轉運的過程中,主要發生在隔年的成鰍,隔年的成鰍在越冬之后由于轉運受傷,加上水溫偏低,導致水霉菌絲在傷口處增生,嚴重時傷口處如棉花團狀大小。
                  
                有時候繁殖的魚卵也會有水霉感染。主要是因為成鰍本身有水霉感染,加上有時候繁殖的時間提早,水溫偏低,這時候繁出來的魚卵也會有,這批魚卵基本上就完了。
                  
                預防:
                 
                ①轉塘后第2天,使用“增效礬”按每畝·米100-150克潑灑1次。

                ②第4、5天,使用中藥提取物的“五倍子水溶液”按每畝·米50ml全池潑灑。一般用這種方法預防的話得水霉的可能性就不大了,保證水的肥度更重要。保證水的肥度之后像這種藥物使用的可能性都不高了。

                治療:

                ①“五倍子水溶液”按每畝·米100ml全池潑灑,連用2天。五倍子具有殺真菌的作用

                ②更嚴重的情況:用復合藥協同增效:每畝·米“五倍子水溶液”100ml+“硫醚沙星溶液”100ml全池潑灑,連用2天。硫醚沙星具有一定的殺真菌和霉菌的作用。
                  
                注意:使用之后還要增肥,因為當你發現了水霉病,基本上魚塘的透明度應該在30公分以上了,預防或者治療之后要學會使用一些速度比較快的肥料,對池水進行快速增肥,否則在持續低溫的情況蝦,在15-20天左右水霉病會再次復發,這是水霉病的特點。

                白嘴白尾或白鰭病:

                發病階段:白嘴白尾或白鰭病主要發生在苗期,

                發病特征:初期病鰍從吻到眼前哪一段為乳白色,鰍苗尾柄部位灰白,重癥時蔓延至背鰭根部及背鰭后面的全部體表,由灰白色變為乳白色,鰍苗在水體里面的特點是:頭朝下,尾朝上,垂直于水面掙扎,嚴重者尾鰭部分或全部爛掉,死亡得很快,且死亡率高。
                  
                流行季節:5~7月,大家都知道5-7月份是華南和華中地區夏花在寸苗或者2寸的時時段,主要是原生動物侵害寄生時,有些時候跟車輪蟲協同感染發生。主要表現在夏花分塘前后。

                死亡率:達30%~50%,這樣話的標苗就算徹底失敗了。

                預防:

                ①定期潑灑“聚維酮碘”,按照畝·米200克(毫升)全池潑灑;同時內服“酵母提取多糖和谷胱甘肽”,提高免疫能力。酵母提取多糖和谷胱甘肽是免疫增強的光譜刺激劑,內服了之后會刺激魚體的免疫系統,提高泥鰍的應答能力。
                  
                ②定期投灑“含有芽孢的活菌改底制劑”,這種情況一般建議使用含有芽孢的顆粒劑,可以直接沉降到水底,對水底進行環境改良和占位,避免有害物質增生引發病癥。
                  
                占位:在池底的表面,特別是在活性植物的表面有時候有一些帶有電荷的位點,有時候這個位點是被雜菌占據了它就會在那里繁殖,所謂的占位是指先用聚維酮碘殺掉了雜菌之后再將含有高濃度的枯草芽孢菌的活菌投下去,讓枯草芽孢桿菌在表面植物或者池塘底泥的表面進行占位,從而遏制其它有害菌的繁殖。芽孢可以對池底大分子有機物包括氨氮進行利用。

                治療:
                 
                特別注意:若有蟲,先殺蟲。根據經驗,這個時候車輪蟲伴生的可能性很大。鏡檢如果發現有蟲,那一定要先殺蟲。按照上面的殺寄生蟲的方法先殺蟲,殺了之后按照下面的方法進行殺菌。有2套方案:
                  
                方案1:

                ①全池潑灑“聚維酮碘”對水體進行消毒;

                ②使用“高含量過硫酸氫鉀”對底部進行改良;

                ③內服“氟苯尼考粉+保肝類產品+三黃散”,連用3天;

                ④第4天開始內服“天然抗菌物質+多維”,3天。
                天然抗菌物質有很多,比如說抗菌肽、有些植物的抗凝物質,大家找到哪一種就用哪一種。

                第1套方案大概需要6-7天。
                  
                方案2:
                  
                ①全池潑灑“戊二醛苯扎溴銨溶液”溶液對水體進行消毒;

                ②使用“過硫酸氫鉀”對底部進行改良。

                ③上面我們用了氟苯尼考,這里就可以用“恩諾沙星粉”+免疫多糖類制劑”,內服連用3天。可以輪換用藥,就像外用消毒劑一樣,第1個方案用了聚維酮碘,第2個方案用戊二醛苯扎溴銨,這是輪換使用,降低細菌對消毒劑的抗性。免疫多糖類制劑也可以換,因為保肝類物質有很多,免疫多糖類物質主要是酵母里面提取的高濃度的免疫多糖,高濃度的免疫多糖在某些方面表現出有直接的治療作用。

                紅顎、爛鰓

                流行情況:在苗期和成魚期都會發生,往往有時候也有車輪蟲或其它寄生蟲感染,這時候伴生車輪蟲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主要是其它的蟲,持續死亡。多次治療治不好,累計死亡量很大。往往2個星期左右就死得差不多了。
                  
                鏡檢若有蟲的話要先殺蟲,是車輪蟲還是其它的蟲都行,但是一定要殺蟲,殺完蟲之后再來殺菌。
                  
                治療方法:
                 
                外用:
                  
                每畝·米水用200克“過硫酸氫鉀”顆粒全池投撒,魚窩處重點投撒,連用2天。主要是遏制傳染源。
                  
                內服:
                  
                這是治本的藥,同時內服“氟苯尼考粉”+“多維”+“亞硫酸氫鈉甲萘昆粉”+“免疫多糖制劑”連用5-7天。亞硫酸氫鈉甲萘昆粉就是我們平常說的K3,可以止血,這個時候可能會有內出血。

                泥鰍苗紅頭或紅點病

                跟黃顙魚的紅頭類似。
                  
                流行情況:水溫達到24℃以上發生較多,體內有寄生蟲先行感染,然后其它有害菌趁機而入,溶血類細菌會導致表皮皮下出血。
                  
                流行特點:感染速度較快,短期內死亡量會很大。有時候一開始出現不太容易注意,等到發生了以后死亡量很大。
                  
                推薦的治療方法:
                  
                ①傍晚,每畝·米水用300-500ml“聚維酮碘”溶液全池潑灑,這個用量比一般的用量大,為什么要用這么大的用量,而且是要在傍晚呢?它對有一些潛在的寄生蟲也有一定的殺滅作用,所以這個時候要用這么個量,連用2天。
                  
                ②每畝·米水用200克“恩諾沙星粉”化水全池潑灑。恩諾沙星粉濃度比較高,如果大家能夠買到濃度更高的恩諾沙星粉的話就盡量用濃度高的,用10%的可能不行;

                ③同時,內服“免疫多糖+多維”連續5天。免疫多糖大家都知道就是刺激免疫力和提高免疫力,多維也是,多維可能對因為魚體長快了,體內的必須類維生素儲存不足,導致免疫能力不足。因此口服多維對維生素缺失有彌補作用。
                  
                特別注意:如果有蟲要先殺蟲。有時候怕大家不知道,所以在推薦用量的時候,聚維酮碘用300-500ml,實際上在這里隱含了有些蟲可以用它殺死。

                黑鰓

                多為霉菌感染,導致鰓呼吸不足,大家都知道泥鰍會用表皮和腸道呼吸,鰓呼吸就會連累到腸道呼吸,作為規模化養殖的話腸道里面經常充滿了飼料內容物,這個時候再用腸道來呼吸的話,就加重腸道的整體負擔。
                  
                黑鰓在這個地方是霉菌感染,還有鰓絲缺損導致的黑鰓,臺灣泥鰍主要是在池塘的底部活動,有時候在污泥中棲息,鰓缺損了之后,呼吸的時候,池塘底部的污泥會吸附在鰓上導致另外一種黑鰓。這是兩種情況。這里主要講霉菌感染。大家可以從圖片上看看。

                霉菌或真菌感染引起的黑鰓的治療方法:

                外用:
                  
                傍晚,全池潑灑“硫醚沙星”,每畝·米使用400-500ml,連用2天。為什么要在傍晚,因為傍晚的時候泥鰍出來覓食,在水體表面和中上層分布就開始多了,這個時候用藥的效率就比較高。
                  
                內服:
                  
                同時內服“氟苯尼考粉”+“免疫多糖制劑”+“多維”,也可以口服大蒜素。連用5-7天。
                  
                注意:按此方法治療期除外潑硫醚沙星溶液的前后1小時停增氧機,其他時間不停增氧機連開5天以上。原因:
                  
                用藥的時候要稍微停一下增氧機,潑完了之后增氧機不能停,因為它是黑鰓,它的呼吸能力很脆弱,相當于呼吸氧通量只有平時的70%,甚至有的只有50%,這個時候如果停掉增氧機就會使溶氧不夠,雖然臺灣泥鰍不會大量死亡,但是會增大飼料的消耗量,也會帶來腸道等其它的疾病,這個時候得不償失,所以在治療好之前增氧機要連開5天以上,保證水體里面的溶解氧充足。
                  
                如果你有檢測手段能夠日常檢測或者增氧機跟測氧的儀器相連接,比如說你把它設定在8ppm,8ppm以上那也行;
                  
                如果沒有這種檢測手段的話那就連開吧,特別是在載魚量大的情況下。

                腸炎:

                實際上泥鰍的腸炎病有很多,往往發生在大家忽視的情況下,發生情況:

                ①苗期;

                ②使用了硬質大顆粒飼料。泥鰍雖然是雜食性,但是我們不能隨便給它吃,特別是規模化養殖,現在要使用什么樣的飼料呢?
                第一:首先是膨化料;
                第二:要考慮泥鰍的特點,泥鰍膽子比較小,晝伏夜出,養殖戶經常是在早上或者晚上或者傍晚的時候投料,這時光線還比較強,盡量不要用浮性料,盡量用膨化沉底料,這樣的話它的消化能力強,就是需要消耗的時間短,飼料系數也低(膨化料比普通料容易消化,沉底可以避免泥鰍上來進食,消耗體力。結合起來就是適應了泥鰍腸道短的特點,因此飼料系數就低了)。

                腸炎病的發生狀況及原因:
                  
                泥鰍的腸道是它體長的1.2倍,相當于直腸子,沒有草魚的消化系統強,而且它的腸道還有呼吸的作用,如果喂得過飽,因為泥鰍容易貪食,如果飼料投喂量過大,它一直在吃,假設我們每天的投喂量是100個數據,如果你增量投喂,120%甚至150%,它有可能都能吃,它不停的吃,帶來的一個不好的情況是它的腸道終日飽脹,沒有排空時間,這個時候腸道就容易受損。消化能力下降,腸道中有害菌增殖之后有的或破壞腸壁,有的還會產氣,就導致了腸炎的發生。
                  
                預防:
                  
                腸炎病如果僅僅是治療的話可能餌料系數會很高,也不劃算,如果泥鰍得了腸炎之后會連累其產生很多其它的疾病,所以一定要預防。
                  
                預防:

                定期拌料拌喂乳酸菌類(乳酸菌等,)以及腸道修復物質(比如修復腸道的絨毛膜、表皮細胞),根據乳酸菌類的產品看菌含量如何,按每瓶拌飼料2-3袋的劑量使用(或按每瓶拌飼料6-8袋的劑量,這種產品時純天然的,可以每天使用);或者輪換使用“免疫多糖制劑和保肝制劑”。
                  
                治療:
                  
                “恩諾沙星粉”或“氟苯尼考粉”+“維生素C鈉粉”+“多維”,連續口服5-7天。

                氣泡病:

                流行情況:基本上在苗期發生得比較多。得了腸炎可能有嗜氣單胞菌在腸道里面產氣,一般是成鰍或者夏花以上了,肚子會鼓脹很厲害,跟這個有一定的區別,這里所說的氣泡病主要指苗期。
                  
                發病特征:腸道充滿氣體,腹部膨脹失去游泳能力,有時仰泳水面,嚴重死亡,夏季頻發。
                  
                第一種氣泡病:
                  
                發病原因:第一主要是缺氧,吞食空氣;第二水中溶氧過飽和時,有氣泡也會直接吞,采食時誤食。
                  
                治療方法:
                  
                1、水瘦缺氧的情況下:適量加注新水,同時使用生物肥類培藻;培藻之后水里面的溶解氧含量豐富了之后就不會這樣了
                  
                2、水過肥的時候也會得氣泡病,就是說水中溶氧過飽和,也會誤食氣泡:加注新水或者食鹽化水全池潑灑。每畝用食鹽3-5千克。
                  
                第二種氣泡病:
                  
                發病原因:
                  
                水中浮游植物多,在強烈光照條件下,植物光合作用產生大量氧氣,引起水中溶氧量過分飽和。水中氮氧分壓達到平衡時使氣體滲透進血液或吸附在身體體表,導致臺灣泥鰍游動時失去平衡,長時間體力耗盡而死亡。這不是吞下去的,這有可能在體表黏附的。
                  
                處理方法:
                  
                1、適量加注新水排除老水;
                  
                2、“聚丙烯酰胺”全池潑灑,3-4小時后用“芽孢桿菌顆粒”或“EM菌類”等調節、分解老化藻類,增加水體透明度;這個時候有些條件下還要補磷;
                  
                3、在臺灣泥鰍開口吃粉料時,要先殺滅水里浮游動物。
                   
                這9類基本上把導致臺灣泥鰍重癥病癥、損失量比較大的都列舉到了,也有可能還有其它的,包括剛才提到小瓜蟲等等,在這里面沒有過多的描述。

                水質改良與修復

                水花下塘前的水質處理與天然開口餌料培育
                  
                ①在水花下塘前的水質處理,一定要有天然的開口餌料培育。

                除常規的除野、除雜,打底肥以外,為提高水花下塘的成活率,需要充足的初孵浮游動物數量。

                ②水花下塘前3天,按每畝·米使用生物肥200-300克1次,
                  
                ③水花下塘前1天,按每畝·米5-10L使用培育輪蟲類物質每畝·米500-1000克,加強培育幼小輪蟲。
                  
                ④水花下塘后,每天使用“生物肥”1次,每畝·米5L,根據投放的水花數量以及觀察浮游動物的量來酌情增減用量。
                  
                注:水花下塘30天內均應使用“生物肥”培育初孵浮游動物,開粉料后可適當減少用量。
                  
                底質改良:
                  
                ①3-4月份,一般每隔7天左右,使用“過硫酸氫鉀”1次,②5月份,或水溫上升到20度以上,每7天使用“芽孢”1次。
                  
                發生病毒性或細菌性魚病:

                治療前,需要先使用“過硫酸氫鉀”對底質進行改良,治療結束后,使用“過硫酸氫鉀”維護1次,次日,即可使用“芽孢”對底質進行有益菌的占位、環境修復。
                  
                臺灣泥鰍“抱團”情況處理:
                  
                在黃顙魚苗期里面也見過抱團,臺灣泥鰍的抱團比較明顯,養殖戶可能會嚇著,覺得很意外,在抱團發生時,可以使用“聚丙烯酰胺”對潛在的不利因素(水質不好或者外在有毒素)進行可能的消除,
                  
                使用“過硫酸氫鉀”對底部進行一定的清理,并提高水體中的氧化還原電位,對抱團產生的結締組織碎屑或脫落的寄生蟲進行清除。
                  
                渾水:
                  
                臺灣泥鰍經常發生渾水的現象,由于臺灣泥鰍喜歡鉆泥,喜歡在底部活動,即使對渾水進行改良,它也會很快恢復到渾水的狀況,所以很難使用常規的改良方法。
                  
                這個時候可以使用專利產品“碧水康施藥器”,加上“生態灶”產品,在水面的真光層營造水質處理活性點,不僅可以緩解長期渾水帶來的潛在危險,而且可以控制后期可能發生的藍藻爆發。
                  
                即使渾水有反復,因為施藥器是浮在水面上,在真光層里面,活性處理單元形成了生態灶,不受渾水的影響,反過來還會對渾水有絮凝作用。
                  
                藍藻:
                  
                臺灣泥鰍由于產量大,特別在廣東畝產達到6000斤以上之后殘留的氨氮會很多,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藍藻的發生。在它發生之前一定要控制住,否則一旦發生了之后什么殺藻的產品都會有一定的副作用,這個大家一定要注意。
                  
                ①渾水:開始在水面的真光層使用“碧水康施藥器”及配套產品營造水質處理活性點,打破藍藻形成的條件,促進有益藻類生長并占據優勢地位。
                  
                ②已發生藍藻,先使用殺滅藍藻的制劑對1/3的水面進行藍藻殺滅,再使用“聚合氯化鋁”全池潑灑,重點區域在殺藻的地方,第二天再補磷和芽孢桿菌。

                日常管理常見問題——常見不良水質處理
                  
                青苔水:
                  
                在臺灣泥鰍的養殖過程中發生得很少,一旦發生了青苔水,包括水霉、小瓜蟲就不可避免了,所以這個一定要遏制它的發生。
                  
                處理方法:
                  
                第1天:“殺滅青苔物質”+“硫酸銅”全池潑灑(不太建議);或者直接使用“殺滅青苔顆粒制劑”顆粒在青苔發生區域投撒(這樣帶來的副作用要小一些)。
                第2天:用“腐殖酸鈉”全池潑灑;
                第3天:用“生物肥”全池潑灑培藻。

                白濁水(浮游動物過多導致)
                  
                導致浮游植物缺乏,含氧量下降,浮游植物上下活動,也會泛起泥漿,導致水成白濁狀態。
                  
                處理方法:
                  
                第1天:全池潑灑“浮游動物控制劑”;
                第2天:全池潑灑“過硫酸氫鉀”;
                第3天:全池潑灑“生物肥”。
                  
                紅褐色水
                  
                原因:藻類死亡
                  
                處理方法:
                  
                第1天,全池潑灑有機酸,同時加注新水;
                第2天,全池潑灑“過硫酸氫鉀”。
                第3天,全池潑灑“生物肥”。
                  
                藍綠水:就是藍藻發生的前期
                  
                原因:水體中氨氮積累;氮、磷比例失衡。
                  
                處理方法:
                  
                ①適量換注新水;
                第1天:
                上午全池潑灑“有機酸”,
                下午全池潑灑“過硫酸氫鉀+腐殖酸鈉”;
                第2天:
                補磷和芽孢桿菌。

              1. <tbody id="t799u"></tbody>
              2.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3.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粉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