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萬物生發,欣欣向榮。
養殖行業也開始了忙碌的清塘春放,希望做好前期工作,一年養殖順順利利。這都是是我們可以看到的宏觀世界,微觀世界呢,肉眼看不到世界在發生著什么?
這是2天泥鰍苗鰓上的寄生蟲的視頻,它們也在奮力生長。這也是我今天想和大家聊的話題:影響泥鰍成活率的第二大因素--寄生蟲。
泥鰍苗前期易發的寄生蟲有哪些呢?
主要是車輪蟲,指環蟲,復殖吸蟲,這些蟲也是春季各類小苗很容易被感染的。
春季為什么適合寄生蟲生長,苗種易感染呢?我的觀點是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因素:
1,水溫和季節非常適合其繁殖:指環蟲和斜管蟲最適合生長的水溫就是20度左右,這個時候沒有清理好的塘底和肥水不當時的有機廢物則給寄生蟲留下了所需的營養。加上苗池飼料的運用能力差,水質惡化快,也為寄生蟲爆發提供了有利條件。
2,苗本身的免疫系統生理功能很弱,抗感染能力弱。寄生蟲一旦爆發,小苗是很難逃過一劫的,我們能做的只能是提早預防和及時處理。預防要回歸到3圈理論上來:環境,病原,體質3個方面下手。清塘徹底,在標粗時期添加不好氧的菌類凈化水質,在標粗階段建議添加“蟲蟲草”做好預防,蟲蟲草主要是青蒿,青蒿除了可以預防寄生蟲外還可以提高魚苗的體質。
如果寄生蟲爆發后,很多養殖朋友都慌了,各種好聽的名字,各種不明成分的東西一股勁的往池塘潑,甚至有不少違法之物也參與其中,而結果往往不如人意,蟲沒搞定,泥鰍死了,水也壞了。是否有什么兩全之策呢?磚頭哥的經驗是使用中草藥成分的產品抑制寄生蟲的繁殖,同時穩定好水質。
其實每個生物生長都要有它適應的環境和規律,我們往往被表象所迷惑,看蟲殺蟲,卻忽略了這個蟲為什么會長?往后退一步,寄生蟲問題自然不是問題。(飛友俱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