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泥鰍,不少人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泥鰍苗放下池塘好好的,養殖一段時間后感覺泥鰍好象變少了,到收獲時才發現,池塘的泥鰍數量少了許多,導致產量非常低。這是怎么回事呢?養殖過程中沒有發現泥鰍死亡,沒有漲水、漏水逃跑現象,更沒有被盜情況,這是為什么呀!
遇到這種情況,許多新手百思不得其解,甚至開始懷疑泥鰍根本就養不好。
出現這種情況,一般新手不容易查覺,這是泥鰍的天敵,蟲害和鳥害造成的。蟲害主要是蜻蜓幼蟲、水蜈蚣等,鳥害主要是夜鷺和白鷺。
1、防蟲害
泥鰍苗下塘前,池塘應徹底進行清塘處理,每畝池塘用生石灰50-75公斤兌水,趁熱全塘潑灑,隔一天逐步加深水位,及時采用氨基酸培水膏、生物肥等培水。經過5-6天的培水,泥鰍苗即可適時下塘,在蜻蜓活躍的季節會發現其在水面點水產卵,快的幾天就可以孵化出幼蟲,當發現有幼蟲出現則應及時驅殺,若此時泥鰍苗未達3厘米規格,可用吡蟲啉兌水潑灑,泥鰍苗達3厘米以上,則可用蜻蜓克星潑灑。當泥鰍苗體長達6厘米以上時,就可抵御蟲害了。

2、防鳥害
鳥害危害較大的是夜鷺和白鷺,特別是夜鷺晚上出沒,不仔細根本發現不了,而且一只夜鷺或白鷺一天可以吃掉20條左右的泥鰍。養殖戶采用放鞭炮、拉驅鳥帶等方法,效果均不理想,唯有將池塘拉上魚線,或蓋上魚線網就可以避免其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