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養泥鰍是目前主要的養殖模式,采用土池塘養殖具有建造方便,投資少的特點,每畝改造費用在1000元左右。
1、泥鰍池的選址
選擇交通方便的地方,進苗、購買飼料、出售泥鰍等都很便利,不受季節天氣的影響。泥鰍池一般要選在電壓較為穩定的地方,這對養殖過程中換水的快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水源是否充足決定著泥鰍養殖密度的高低,因此,泥鰍池一般都建造在離江河、湖泊較近的地方,但是水源一定不能受到較重的污染。如果你當地有著較為豐富的地下水,也可以用井水養殖。土質以黑土、黃土等較粘的土質為好,沙土保水性能差,最好不要選用。修建池塘地勢要稍高,排水方便,且夏季洪水季節要不被淹沒。

2、泥鰍塘的建造
⑴對于原來田埂較為矮小的稻田或者是在平地新建養鰍池塘,有條件的可以采用小型的推土機或挖掘機進行開挖池塘。在開挖之前,最好能用旋耕機把地耙一遍,然后在開挖,這樣,泥土松軟,對保水同樣有利。對于稻田田埂已經比較牢實的,也可以采用人工將田埂適當的加高加寬即可。
泥鰍養殖投資少,請看如何建池塘
⑵建成后的泥鰍池塘蓄水深度一般保持在1-1.5米左右,這主要是根據養殖的泥鰍品種和密度而定,如養殖臺灣泥鰍,或是要達到很高的產量,那就需要水位深一些。池塘埂的高度以池塘養殖所需水位而定,一般比水位高度再高20-30厘米。池塘埂應做寬大結實一些,池塘埂底部寬度3-4米,往上逐步收縮寬度,達到池塘埂表寬度1米左右以方便日常管理拉板車或斗車運送方便,這樣池塘埂下寬上窄,埂體寬大才比較結實。
⑶養鰍池塘一般以長70—120米,寬8—15米,面積1-3畝為宜,以利于日常管理和起捕泥鰍。如果寬度過寬,投料等管理不是很方便;如果長度過長,換水很難達到比較徹底。當然,池塘也不要太小,那樣建造成本會更高,日常管理起來也比較麻煩。

⑷泥鰍池塘的排水管道一般由一個彎頭和兩節排水管組成。排水管道的大小一般為直徑100-160毫米,一根排水管的長度略大約池塘的埂寬,挖開塘埂把其埋略低于池塘底部的位置,在埋好的管道的池內一端套上一個同規格的彎頭,并用膠水粘好固定,使彎頭口向上。在彎頭口再插上一段長度約70厘米左右(具體長度以池塘需要水位而定)的同規格水管(不用抹膠),這樣,泥鰍池塘的排水管道就算安裝完成。以后在養殖中,若池塘需要排水,把池塘內彎頭上的那節水管抽掉即可。下雨或往池塘加水時,若池塘水位高于池塘內的水管,池塘水便可以通過排水管道流出,完全不必要擔心池塘水滿漫塘引起泥鰍逃跑。

⑸魚棚主要是供看守的人住宿和存放養殖的飼料等物品和養殖用具,一般可搭一個幾平方米的簡易棚即可,在塘邊搭建魚棚并派認真負責的人進行日夜看守也是非常必要的。

圖片由簡陽農友泥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