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泥鰍在生長速度方面有明顯優勢,在南方(主要是廣東省),春季養殖臺灣泥鰍格不但可以避免大部分敵害生物,還可以和北方泥鰍養殖高峰錯開,賣好價!發大財!
2014年開始,由于大部分養殖品種處于難養或者低效益,利潤稍高的臺灣泥鰍養殖受到眾多的追捧,目前,在珠三角的中山、珠海、江門地區、以及粵東汕頭、汕尾等地區形成了一定的養殖規模。
另外,泥鰍的天敵主要包括水蜈蚣、蝌蚪、青蛙、老鼠、水蛇以及鳥類,在南方的春天,這些天敵大多處于活動低谷,明顯降低了對泥鰍養殖的風險,所以選擇這個時期養殖,成功率更高!效益更高!
下面分述春天無病防控泥鰍養殖的幾個操作重點。
一、選好合適池塘;
選擇水源便利、黏土為主,沒有滲漏的池塘;最好設置防鼠、鳥等設施。
二、放苗前工作;
1.進水處理:
淺水(不超30公分)使用石灰或漂白粉等清理野雜魚等;
進水需使用80目左右濾網防止敵害進入;夠水深后(1.2-1.5米),使用40-50斤茶麩再次毒殺可能漏網的野雜魚等敵害;
2.培底處理:
20-50斤一畝發酵腐熟糞肥培育底泥,以穩定前期因水溫不高、吃料不足(肥度不足)造成的水色劇變。
3.試苗和解毒工作:
當水色趨于穩定后,試苗;試苗存活率100%后,解毒,準備放苗格(800-1000條/斤)。
三、放苗工作:
1.放苗當天,使用“元康”、“潑灑姜”補充體能、鎮靜、抗應激和促使傷口愈合;
2.放苗第二天,使用“健康一號”補充苗種的體能;
3.放苗第三天,同第二天。
這樣處理后的苗格,活力好、開胃、健康。

四、養殖管理:
1.投喂:臺灣泥鰍生長速度快,營養需求高,春天水溫偏低,吃食不多,建議使用高蛋白的南美白對蝦飼料;吃食時間控制在兩小時左右一餐,一天最好投喂三至四餐;
2.調水:一周左右潑灑一次“元康、潑灑姜”,以保持水色不大變、保持食欲;
3.改底:一周左右使用一次“安藍、底丹”合劑,或“底露”,降低水體殘余污染物質;
4.內服:內服“蟲蟲草+健康一號”,護肝兼防寄生蟲;
5.防病:只要上述水質、底質等處理好了,發病率非常低!
6.增氧:只要采食前后,不停增氧機;白天8:00-16:30分,基本開足,其余時間,可以少開或不開;最好有測氧儀,更好合理安排開啟增氧機。

五、特殊事件:
1.指環蟲感染:
泥鰍經常感染指環蟲,一般正常天氣,采食量降低、皮膚有紅點、爛身、爛嘴時,很可能是感染了指環蟲。

特效:“甲苯咪唑”是指環蟲的克星!一般100g/天,連續兩天。

2.氨氮超標:
泥鰍吃食猛、消化道短,碰上天氣不佳,一旦水色明顯變差,很容易發生氨氮超標中毒事件;當氨氮超過0.5ppm時,采食會變慢,皮膚容易出現紅點、潰爛、爛鰓等癥狀。
經驗:“黑博士”加“蝦醫生”適量連用兩天,只要不下大雨,兩個小時后水色好轉,氨氮毒素慢慢下降,有好水源,最好適量加水。

3.亞硝酸鹽超標:
春天天氣時常陰晴不定,特別三、四月,經常連綿陰雨,由于這個時候的泥鰍,通常處于吃食高峰,不小心一個變天,亞鹽就超標了;這時候,會出現脹氣、浮頭、慢料等。
24小時降低亞鹽辦法:先潑灑“亞硝速凈”,兩小時后潑灑“亞硝克星”,配合連續三天“復合增氧劑”,三天不停增氧機,24小時最少降低一半以上。
今年最近實例:正月初八下苗格(有冬棚),養殖五十天100條一斤,71天50條,出售時,死魚不足2500條,全程使用這個無病防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