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投喂管理
1、投喂安排

2、投喂方式

3、控料管理
(1)料臺設置
料臺:泥鰍料臺要求邊高約10cm。
放置料臺時間為:例:放苗1000尾/斤,放苗后15-20天放置料臺,魚規格大約為600——700條.
料臺放置細節:2個比較合適,放在距離岸邊1.5-2.5m、喂料船頭,或池塘兩對角。全塘喂完料后,再放料臺。投喂1#以前料臺放料約0.5斤,轉喂2#料以后料臺放料1斤。
(2)控料時間
1、未放置料臺前,根據不控料按照設定計劃加料。
2、放置料臺后控料管理:
原則按照魚的規格設定控料時間:
放料臺——100條,料臺控料時間為1h——1.5h;
100條——60條,料臺控料時間30min——50min;
60條以內,控料時間30min;
(3)加料管理


二、疾病防控
1、腸炎、脹氣

腸炎癥狀:
苗期表現為:腹部壁薄,從腹部可明顯看到內部發紅,腹部呈現一條紅色的線條,或者腹部后半部分整體發紅。
中大魚:腹部通紅,有輕微腫脹,肛門紅腫并凸起,可明顯見到腹部脊刺的紋路。

病癥脹氣表現為:腹部腫大,柔軟,無血色,慘白,肛門潰爛下陷。輕壓腹部有腹水流出。

腸炎、脹氣防控思路:
(1)放苗——100條執行海大保苗方案(文章尾部會介紹);
(2)中大規格魚,使用蝦多寶直接拌料內服(1:5),或等量代替飼料投喂2-3餐/周。堅持蚌毒靈散開水浸泡后拌料(1包/1包飼料)一周內服2-3餐。
(3)定期使用益水光合素調水,一周一次2畝/瓶。
2、腫鰓爛嘴

病癥表現:鰓部紅腫,鰓蓋粘合不能張開,吻部潰爛,腫大,不能進食。解剖頭部,鰓絲及附近肌肉紅腫,發炎癥狀。解剖體內觀察,腸道和胃部基本正常,有的泥鰍還有食物。特點:膽囊腫大偏黑,肝臟腫大。
原因分析:通過高發時機以及池塘特點,和發病魚體判斷,此種病癥為中毒引起泥鰍體質以及免疫力下降引發病害。中毒原因:養殖中后期飼料投喂量大,池塘底部沉積糞便殘餌極多,易產生有毒物質(甲烷、硫化氫等),白撞雨或升溫天氣,水體發生分層,池塘出現“返底”現象,水體中有害物質極易超標引發泥鰍中毒。
腫鰓爛嘴防控思路:
(1)預防:
①加強改底:采用定期改底(底倍爽1包3-5畝)尤其是中后期60條以內,平均一月改底4-5次并加大改底分量。
②養殖后期定期消毒和解毒:魚苗100條以內,3-5天使用水衛士消毒一次(1包3-4畝),建議定期(一月2-3次)使用201(1瓶2-3畝)和硫代硫酸鈉(大蘇打)(10-15斤/畝)解毒,可以混用也可以交替使用。
(2)治理:
①多開氧機、快速大量換水,以降低池塘水體的毒素。
②水體解毒:201(1瓶2畝)+硫代硫酸鈉(大蘇打)(15斤/畝)。
③內服和潑水蚌毒靈散體內解毒(內服1包拌料1包)。
④強力消毒:聚維酮碘1瓶1畝。
三、腐皮爛身

病癥出現特征:首先出現體表出血,之后出現皮膚打印發白,最后出現肌肉爛孔,腐肉現象。

原因分析及防控思路:
(1)由機械損傷或細菌感染引起皮膚發炎至肌肉部分腐爛。
出現此癥狀可使用聚維酮碘消毒(2畝/瓶),連續3天使用底倍爽改底(1包/5-10畝)。
(2)體內毒素積累導致肌肉先發炎腐爛,嚴重之后腐爛至皮膚表面。
出現此癥狀需大量內服抗生素類藥物,可在短期延緩發病。
注:抗生素類藥物服用2次以上,效果減弱(抗藥性)。
預防:
①合理喂料:投喂專業泥鰍配合飼料,嚴格控料操作,減輕肝臟負荷;
②長期堅持內服蚌毒靈散(1包拌40斤飼料)一周內服2-3餐,起到體內解毒;內服蝦多寶(1包拌料100-120斤)投喂,一周內服3-4餐。
③定期消毒:使用聚維酮碘(1瓶2-3畝)7-10天消毒一次。
分辨方法:①未爛身的位置皮膚是否出現褶皺;
②解剖觀察是否出現皮、肉、骨分離的現象。
注:海大保苗方案具體操作:
1、放苗后第一餐開始使用蝦多寶發酵液拌料投喂(用量:10斤飼料添加約4斤蝦多寶發酵液)一日拌料2餐,一周連續投喂5天。投喂超過45天。
2、蚌毒靈散:放苗一周后,再沒有投喂蝦多寶的那餐,使用蚌毒靈散(加開水浸泡15分鐘后)拌料投喂(用量為:40斤飼料/包),一周中連續喂3天每天1餐。
3、消毒操作:放苗前水體使用聚維酮碘消毒一次(1瓶2畝)。使用聚維酮碘消毒(7-10天一次)。
泥鰍養殖在這兩年發展迅猛,今年的價格也比去年要好,相信未來還會繼續發展壯大。珠海容川恭祝各位養殖戶養殖順利,賺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