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鰭鳠

大鰭鳠:別名鳠魚_江鼠_石板頭_石扁頭_巖扁頭_石胡子_牛尾巴_罐巴子,為鯰形目、鲿科、半鲿屬、鯰魚系列品種,原產于亞洲中國珠江、湘江、贛江及長江水系。野生于江河急流、多石礫的水體中。1870年命名。與黃辣丁都屬于鲿科,外形、習性非常接近,但江鼠顏色偏灰,頭部非常像老鼠,嘴更寬。由于其野生資源較少,已經成為我國的保護動物,嚴禁私自垂釣,且野生江鼠一般也只會在雨季出現,特別是暴雨過后,山洪暴發時,才會成群出現在山下的溪流或小河中,釣獲的幾率不大。
中型底棲肉食性魚類,夜間覓食,較為兇猛,它肉質細嫩、骨刺少、營養價值高,魚肉富含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鮮味氨基酸,是優質的食用魚,經濟價值較高,也是深受垂吊愛好者喜愛的垂吊魚類。
生存環境:中性
最大長度:80cm
形狀分類:弓背
顏色分類:褐色_灰色
活動區域:底層
飼養難度:較難
性情習性:兇猛
適宜溫度:23℃±3℃
酸堿范圍:6.8±0.3
硬度范圍:8±4
壽命年限:7年
食物飼料:雜食_藻類
大鰭鳠形態特征 >
體長70-80cm,體重可達3kg。體延長,前端略縱扁,后部側扁。頭較寬且縱扁,頭頂被皮膜。吻鈍,口略大,次下位,口裂呈弧形。眼大,側上位,位于頭的前半部,眼間隔寬而平。前后鼻孔相隔較遠,前鼻孔呈管狀。背鰭短小,脂鰭低且很長,臀鰭起點位于脂鰭起點之后,胸鰭側下位。尾鰭分叉,上葉長于下葉,末端圓鈍。背灰褐色,體側色淺,腹部白色,體及鰭均散布暗色小斑點,各鰭色灰,尾鰭上葉微黑。
大鰭鳠飼養方法 >
攝食水生昆蟲及其幼蟲、螺、蜆等底棲動物和小魚蝦,也食水生植物和藻類。人工養殖場應選擇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引水方便,環境清幽之處,水深約1.5m,且保持微流速,安裝好增氧機。營養需求比較高,飼料粗蛋白含量應達到40%,投喂堅持“四定”原則,上午投喂全天飼料量的1/3,下午投喂全天飼料量的2/3。當水溫在15-20℃時,投喂量為體重的2%,當水溫在20-25℃時,投喂量為體重的4-5%,當水溫達到30℃以上時,減少投喂。
大鰭鳠雌雄分辨 >
大鰭鳠繁殖方式 >
雄魚2齡,雌魚3齡性成熟。懷卵量為426粒。產卵期為5-7月,屬一次性產卵類型。生殖群體以4-5齡為主。產卵于流水的淺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