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鮭

帝王鮭:別名王鮭_春鮭_奇努克鮭_大鱗大麻哈魚_大鱗大馬哈魚,為鮭形目、鮭科、太平洋鮭屬、鮭魚系列品種,原產于北美洲太平洋北部沿岸的河口地區。已被成功引入密西根湖,以代替為海七鰓鰻所消滅的湖紅點鮭,使該處形成一個新的游釣場所。1792年命名。由于人類對河道的改造,其洄游產卵已愈加困難,能上演這種生命之旅個體,已經越來越少。
名貴的大型食用和垂吊魚類,體大肥壯、肉味鮮美,美營養價值、商業價值均很高。它是典型的大型汽水洄游魚類,它們從不會忘記回家的方向,在生命的最后旅程,會返回出生地產卵并死去,行程3218公里,耗時60天。
生存環境:汽水
最大長度:150cm
形狀分類:梭形
顏色分類:紅色_銀色
活動區域:底層
飼養難度:很難
性情習性:兇猛
適宜溫度:17℃±5℃
酸堿范圍:7.2±0.5
硬度范圍:8±4
壽命年限:10年
食物飼料:肉食
帝王鮭形態特征 >
體長80-150cm,體重最大可達10-20kg。體色銀白,具淡色細點和黑色圓斑。
帝王鮭飼養方法 >
洄游魚類,人工飼養難度很大。
帝王鮭雌雄分辨 >
帝王鮭繁殖方式 >
于春季繁殖,成魚回游上溯育空河3200kg。幼魚1-3齡洄游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