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t799u"></tbody>
  •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養雞

                肉用種公雞飼養方法

                編輯:  時間:2017-07-14   瀏覽:

                  肉用種公雞的飼養方式直接決定著種公雞的優良狀況,種公雞在不同生長階段養殖戶應使用不同的飼養方式最好。

                  一、肉用種公雞的發育特點

                  1. 體重增長。在4周齡時體重應達到標準或超出標準100~150克,光照時間必須調整到能使飼料采食完全。6周齡時體重應達到1000克以上,甚至達到 1200克。在7~15周齡有條件的可以小心嘗試把體重拉回到標準,使體重平穩增長,有可能在13~15周齡使體重逐漸拉回到標準或比標準高50~100 克。在16~26周,無論此時體重大小必須保持周增重達標,因為此時睪丸開始迅速增長。

                  2. 骨架發育與脛骨長度。適當的骨架大小與脛骨長度對種公雞的交配非常重要,同時也會影響種公雞產蛋期的體況。大約85%的骨骼在前八周完成發育,95%的骨骼在前十二周完成發育,不要錯過種公雞骨架發育的最好階段,因為脛骨越長受精率越高。

                  3. 睪丸發育。種公雞睪丸大小和重量與精子、精液的數量和質量有直接聯系,公雞睪丸的發育與育成期體重增長與飼養管理有很大的關系,產蛋期公雞睪丸大小與功能的保持和體重控制及其體況有關,公雞睪丸發育可以分成以下幾個階段:①在2~15周齡,睪丸重量的增加有限,但是精原細胞數量的增加非常快,精原細胞不但提供將來精子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而且其數量多少對睪丸產生精子的能力有很大的關系。在11~12周齡,睪丸開始發育后突然增大,而后停止發育,這期間盡可能避免妨礙種公雞生長發育的各種應激發生,否則會影響睪丸的發育。②15周齡以后種公雞睪丸重量的增加開始加快,睪丸重量在加光刺激3周后增加更加明顯,重的可達到22克,這期間體重增長不足、體重下降或者將超重的種公雞體重拉回標準,對睪丸的發育影響非常大。③在25~35周齡,睪丸重量和精液數量最高。35周齡成熟良好的種公雞,睪丸重量大約在45克,輸精管發育良好,并且睪丸上有良好的血管分布和健康的色澤。此期容易失重,應注意觀察和觸摸雞只,保持適當的增重和避免各種應激。④在35周齡以后,睪丸開始自然萎縮,血管分布明顯減少,睪丸顏色蒼白,輸精管顏色和大小變差。精液數量與質量也逐步下降,受精率也隨之逐步下降。保持公雞良好的體重、增重和體況能延緩高峰后受精率的下降速度。

                  二、管理措施

                  1. 進雞前準備。公母分開飼養,種公雞欄放在雞舍前面,有條件的最好把公雞單獨放在1棟雞舍內飼養。種公雞應小欄飼養,每欄雞數在500只以下,且最好手工準確加料。使用產蛋期相同的料線,料線高度要合適,18周齡后每只種公雞料位為20厘米。種公雞最好地面平養,但密度不超過3.5只/米2。

                  2. 早期管理。首先要使用高質量的顆粒破碎料,粗蛋白含量達21%;其次最遲在15日齡開始每日限飼,拉長骨骼生長時間,使脛骨充分生長,尤其是平養時。如果不及時限飼,種公雞會不長毛和骨骼,只長肉。此外,要控制體重使之達標或稍超標,確保各階段周增重達標,生長曲線平滑。

                  3. 及時分群。優良種公雞的均勻度應在90%以上,分群時應達到性成熟,對斷喙不好、體重太輕、骨架小且過肥、瞎眼、趾有問題以及體形不好的種公雞,應淘汰。一般在22日齡前分群,這時限飼強度不大,雞群均勻度好,以后如果沒有料位不當、喂料不勻、串欄等問題,就不用再分群了。

                  4. 斷喙要整齊。斷喙一般垂直切掉上喙的1/3,上下喙必須齊,否則會影響交配和浪費飼料。斷喙時要選熟練工人操作,并設專人檢查斷喙情況。

                  5. 密度適宜。密度與飼喂面積會直接影響公雞質量、均勻度和受精率。密度過大會造成飼喂面積不足,受精率低下。育成期密度一般為3~3.5只/米2,料位在5 周齡、6~10周齡、11~15周齡、16~64周齡分別為5厘米、10厘米、15厘米、18厘米。種公雞發育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密度過大造成墊料潮濕、均勻度低下、睪丸發育不好等

              1. <tbody id="t799u"></tbody>
              2.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3.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粉色视频